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肪性状是优质鸡肉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此类性状的发育会直接影响其商品性能。因此,有必要开展调控脂肪性状发育的基因的研究。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related protein(ADFP)和Perilipin是覆盖在脂滴表面的磷蛋白,对人和鼠脂肪细胞的脂质代谢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由于两种蛋白参与了糖尿病、肥胖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异常脂质代谢,在国外,ADFP和Perilipin在持续十七年的时间中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人和小鼠上开展ADFP和Perilipin的研究对深入研究鸡脂肪性状遗传机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本研究以地方品种四川山地乌骨鸡为试验材料,克隆获得了鸡PAT家族成员ADFP和基因PLIN的全编码区序列(1317bp和1554bp)(GenBank accession numbers:EU620700和EU620701),并翻译获得其氨基酸序列(438aa和515aa)。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确定两条氨基酸序列具有PAT家族的结构特征,是鸡PAT家族成员ADFP和PLIN蛋白。本研究以地方品种四川山地乌骨鸡、藏鸡和培育优质鸡“大恒”S01系为试验材料,采用SYBR greenⅠ定量PCR分析ADFP基因和PLIN基因在1日龄和84日龄两个时间点品种间的表达差异,同时分析了四川山地乌骨鸡胚胎期(第9天和第15天)、1日龄和84日龄等4个时间点ADFP基因和PLIN基因表达的组织差异,以及胸肌、肝脏、腹脂和皮脂组织中ADFP基因和PLIN基因表达量的发育性变化同皮脂厚、肌内脂肪含量、活重和冠重等四个表型性状累积生长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DFP基因和PLIN基因在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都有表达,并且在不同阶段各有优势表达组织,同一组织中也有表达的优势时间点;腹脂组织中ADFP基因的发育性变化与活重和冠重的累积生长值成显著正相关(P<0.05),胸肌组织中ADFP基因的发育性变化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累积生长值成显著正相关(P<0.05);腹脂组织中PLIN基因的发育性变化与皮脂厚的累积生长值成极显著地正相关(P<0.01),胸肌组织中PLIN基因的发育性变化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累积生长值成极显著地正相关(P<0.01)。这说明,ADFP和PLIN基因表达量与鸡脂肪组织,尤其是肌内脂肪含量的发育紧密相关。通过研究四川山地乌骨鸡各组织的ADFP和PLIN基因表达量倍比值的发育性变化,发现皮脂和腹脂组织中ADFP和PLIN表达量比值变化随机体的生长发育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由此推测,随着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的发育成熟,ADFP和PLIN基因先后对鸡脂肪组织的代谢发挥主要调控作用。本研究以地方品种四川山地乌骨鸡、广东惠阳胡须鸡、封开杏花鸡、清远麻鸡、广西霞烟鸡、四川大恒优质鸡8个品系、岭南黄鸡矮小型麻羽专门化品系(E2)、岭南黄鸡Ⅱ号配套系(DC)和引进肉鸡品种爱拔益加等16个群体,共430个个体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的方法设计引物,扫描ADFP和PLIN基因外显子序列和邻近内含子序列。结果,在ADFP基因中检测到3个单核苷酸突变位点,分别位于内含子4、内含子5和外显子8(第398氨基酸残基处)。具体为Z染色体33 394 913位(SNP1)A→T,33 395 676位(SNP2)C→T,33 397 903位(SNP3)A→G。与dbSNP数据库的SNP比对分析,发现三个突变位点为新的突变位点。在ADFP基因的三个突变位点中,等位基因A、C和G依次为SNP1(A/T)、SNP2(C/T)和SNP3(A/G)的优势等位基因。ADFP基因单突变位点与16个群体的屠宰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SNP3对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同时,SNP1对全净膛重、腹脂重和腹脂率的遗传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SNP2对胸肌重、腹脂重和皮脂厚的遗传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单倍型与16个群体的屠宰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单倍型组合对胸肌重、腹脂重和腹脂率的遗传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这说明ADFP基因突变位点与屠宰性状,尤其是脂肪性状显著相关,该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的脂肪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这些性状的QTL连锁。在PLIN基因中检测到3个单核苷酸突变位点,分别位于外显子2(第7氨基酸残基)和外显子7(第285氨基酸残基和第289氨基酸残基)。具体为10染色体14 521351位(SNP1)T→C,14 523 391位(SNP2)C→T,14 523 402位(SNP3)G→A。与dbSNP数据库的SNP比对分析,发现三个突变位点为新的突变位点。在PLIN基因的三个突变位点中,SNP1(T/C)和SNP2(C/T)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16个群体中随机分布,没有明显的优势基因型和等位基因;SNP3(G/A)基因型GG和等位基因G在16个群体中均为优势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突变位点SNP1和SNP2具有中等的多态信息含量。单突变位点与16个群体的屠宰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SNP1、SNP2和SNP3分别对肌内脂肪含量、胸肌重和屠体重有显著地遗传效应(P<0.05)。单倍型与16个群体的屠宰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单倍型组合对皮脂厚有显著的遗传效应(P<0.05)。这说明PLIN基因突变位点与屠宰性状,尤其是脂肪性状显著相关,该基因可能是影响鸡脂肪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这些性状的QTL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