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苏里格致密气藏为研究对象,针对古生界具有低孔、低渗、埋藏深、厚度薄的河流相沉积砂体储层;储层厚度薄,岩性空间变化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岩性-地层圈闭类为主的气藏隐蔽性强;储层地球物理特征复杂,而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等难点。应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岩石物理学、储层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综合运用钻井、岩心、分析化验、测试、测井、地震资料等,开展层序地层、沉积微相、成岩作用与有效储层发育等研究,应用多种地震新技术新方法,以地质(钻井)标定测井,测井约束地震,地质、地震、测井相结合为纽带,开展远近道及叠后叠前地震资料对比分析研究,综合利用各类属性信息(包括地震反射结构、波形特征、反演信息)进行多属性分析,研究不同地震属性特征与储层及含气性之间的关系,建立其多元映射关系;进而分析有效储层的展布规律,预测相对高产富集区,优选钻探目标。形成一套苏里格致密气藏有效识别方法。论文研究取得的主要总结性认识:1.研究区山西组-石盒子组可分出四个长期旋回、十个中期旋回(相当于Ⅳ、Ⅴ级旋回、准层序);2.区块主力气层为盒8段和山1段,山2段也有一定的气层分布,其中盒8下段沉积体系为沼泽背景下的辫状河沉积,发育辫状河道、心滩、泛滥平原和河间湖泊四种沉积微相;山1、山2段主要为曲流河沉积体系。沉积微相及其水动力条件是控制有效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沉积微相中的心滩、主河道及边滩等微相是有效砂体发育区。3.苏20区块盒8、山1段具有典型的煤系地层成岩作用特征。主要表现为压实作用强,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低,石英加大和高岭石普遍发育,孔隙类型以颗粒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为主。主要储集空间为溶蚀孔隙,其次为残余原生粒间孔及高岭石晶间微孔。喉道以弯曲片状和管束状喉道为主,片状喉道有一定量的出现。孔喉连通性差,基本以小孔-微细喉型为主;4.研究区盒8段储层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的特征。孔隙度分布范围在1.4%-13.8%之间,平均为7.69%,渗透率分布范围在0.0073-1.1088×10-3μm2,平均为0.33×10-3μm2。盒8下比盒8上具有更为有利的沉积条件和成岩条件,盒8下物性明显比盒8上物性好;5.研究区砂岩储层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成岩作用序列为:压实作用→早期粘土膜(绿泥石膜和蒙脱石膜)形成→石英次生加大→方解石沉淀→高岭石形成→方解石溶蚀→伊/蒙混层或绿/蒙混层→孔隙充填伊利石及绿泥石→第二期硅质胶结→天然气充注→凝灰质等易溶组份晚期溶蚀→方解石交代碎屑颗粒;6.研究区砂岩原始孔隙度为37%,经机械压实和化学压溶作用后孔隙度损失了26.24%,再经绿泥石、方解石、硅质等胶结物充填后孔隙度损失了7.76%,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加了4.69%,现今保存的孔隙度平均值为7.69%;7.研究区主要成岩相类型:溶蚀成岩相、硅质胶结成岩相、蚀变致密成岩相、强压实致密成岩相。溶蚀成岩相主要分布在粗粒、且成因单元较厚的主河道砂岩;硅质胶结成岩相主要分布小型水道中;蚀变致密成岩相分布比较局限,对储层的影响不大,往往在大段砂岩中呈断续的物性夹层状分布。强压实致密成岩相多发育在河道或心滩顶部的细粒沉积以及漫滩中薄层砂体和泥岩层之中;8.以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参数为主,同时结合储层砂体分布的沉积和成岩相带。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四类,其中Ⅰ类、Ⅱ类为有效储层。苏20区块高效储层在岩石学上受粒度和矿物成分的控制,粒度和矿物成分又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最终是粒度起决定作用,仅砂岩中的粗砂岩才可形成有效储层;粒度、砂岩成因单元的大小和沉积序列特征控制了有效储层的分布,在普遍的低渗砂岩背景上寻找高效储层必须从沉积微相的界定入手。有效层分布与河道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9.为获取用于储层预测的高质量地震资料,要做好频率、信噪比、能量、静校正等方面的分析工作,处理流程中注意消除激发、接收和近地表的变化引起的振幅、能量、时差和频率的差异的处理。通过基于模型的噪声压制、地表一致性振幅和频率校正技术、静校正技术、保幅偏移技术、相位分解反褶积技术构成保幅处理的完整流程,可获取有效储层的地震预测的基础数据资料。10.盒8段、山1段在常规地震剖面上可划分四类地震微相,即强振幅、连续性好、中高频率(A类);中振幅、中-低频率,连续性差-中(B类);弱-中振幅、低频率,连续性差(C类);空白-弱振幅,低频率,连续性差(D类)。结合沉积相分析,波形特征平面展布上盒8段和山1段表现为:A类型漫滩沉积;D类型泛滥平原沉积;B、C两类分别代表心滩(或边滩)和河道沉积,平面上分布广,是有利砂体的分布区;11.近远道上地震叠加剖面上波形的对比分析,认为可划分4种波形变化类型。A类:远道地震剖面相对近道地震剖面,振幅明显增强,即“亮点型”;B类:振幅明显减弱,即“暗点型”;C类:同相轴发生明显的扭曲或连续性变差,为同相轴变化型;D类:基本无变化或变化不大,为无变化型。平面上盒8段和山1段波形变化图上A、B两种类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含气性的分布范围;12.地震属性分析显示,时间厚度、能量半衰、弧长、均方根振幅等属性能大体反映砂体的展布或有利富集区。13.AVO属性可以帮助有效储层的定量预测和储层参数估算。岩石物理参数入和μ值分布显示,工区北部值高于南部,高值背景的低值区位物性相对较好的储层分布区。综合多种地震信息认为:中振幅、中高振幅与主频比、中高弧长与主频比、低频、中高(P、G、泊松比、流体因子)、中低入和μ、低入/μ,远近到振幅差异大为有利油气聚集区。14.通过对苏20区块地震砂体预测、储层沉积相分析、储层有效厚度分布、及储层分类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优选苏20区块北部,及西南部作为下一步开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