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在全国范围内采集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neuropathy, LHON)家系的血液标本,完成详细的临床评估和家系调查,建立相应的临床资料和遗传学数据库。 2.在收集的家系中分析与LHON相关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3个原发突变m.3460G>A(ND1)、m.11778G>A(ND4)、m.14484T>C(ND6),辅助临床诊疗。 3.绘制携带m.14484T>C突变的LHON患者线粒体基因变异频谱。 4.探究可能与携带m.14484T>C突变人群LHON发病相关的线粒体单体型。 材料与方法: 1.本课题组通过与全国各地多家医院合作,采集1177例LHON患者的血样,收集相应的临床和家系资料。 2.对受试者进行临床调查和眼科检查:发病年龄、性别、症状等,检查眼底、视力、色觉、视野、视觉诱发电位等。 3.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及家系母系成员的ND1基因、ND4基因和ND6基因的区域片段分别进行扩增,产物纯化后用自动测序仪对m.11778G>A、m.3460G>A和m.14484T>C这3个原发位点进行测序筛查。 4.将筛查的51例携带m.14484T>C突变无亲缘关系的先证者作为病例组,其中男性47例,女性4例,平均发病年龄为19.0岁。另外收集10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9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8.5岁。将这两组受试者使用24对有部分重叠的正反向引物进行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PCR扩增、纯化、正反向引物测序。 5.线粒体基因测序结果使用生物软件进行分析,查找突变位点,分析保守性,确定线粒体单体型。 6.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分析线粒体基因变异以及线粒体单体型在51例患者和106例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找出可能影响携带m.14484T>C突变人群发病的线粒体单体型。 结果: 1.通过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1177例视神经萎缩病例的mtDNA进行筛查发现,携带原发突变患者有607例,其中67例携带m.14484T>C突变,522例携带m.11778G>A突变,18例携带m.3460G>A突变。 2.对51例无亲缘关系先证者进行分析发现,视力损伤程度从轻度到极重度不等。对相应的家系分析发现家系中发病的男女比例从3∶0到1∶2,家系外显率从5.6%~100%表现不一,平均外显率为21.5%。 3.病例组筛查到397个先前已报道的变异位点,107个位于D-Loop区,RNA编码区36个,254个位于氨基酸编码区。 4.病例组筛查到19个先前未报道的变异位点,2个位于D-Loop区,RNA编码区5个,11个位于氨基酸编码区。 5.线粒体单体型M10在病例组频率为9.80%,对照组未被发现,两组之间P值为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该单体型家系的平均外显率为46.13%,高于总体平均外显率。 6.线粒体单体型A和F在对照组频率分别为11.32%和17.92%,在病例组均未被发现,两种单体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P值分别为0.012和0.001,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1.在607例携带三个原发突变的病人中,三个原发突变的突变频率与欧洲人存在差异,其中m.11778G>A突变导致的LHON患者占86.0%,高于欧洲人,m.14484T>C和m.3460G>A突变致病的患者分别占11%和3%,均低于欧洲人。 2.线粒体单体型M10较高的频率和以及家系较高的外显率提示,提示线粒体单体型M10可能增加携带m.14484T>C突变人群对LHON的易患性。 3.线粒体单体型A和单体型F在病例组中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这两中单体型可能与LHON发病相关。 4.本课题为后续LHON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