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作为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过程,是幼儿成长阶段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发自内心的学习途径,也是幼儿生存的一种状态。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儿童有权休息、玩耍和进行游戏,要积极支持儿童参与集体游戏和文体项目。我国相关部门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有规定:幼儿园机构的教育要以游戏为主,通过不同的游戏对幼儿进行传教。在2012年有关部门更是在《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指出:要提高对儿童游戏与生活的认识,尽可能鼓励和促进儿童通过自我认知、动手体验和实际应用得到知识,防止揠苗助长的不正确、超额的教育方式。显而易见,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游戏,不仅确立了正确的游戏观念,还通过政策法规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同时对游戏活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积累了一些实际经验。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实现游戏化教学是具有广阔的前景,聚焦到音乐活动,在这过程中带有游戏的色彩,从游戏中找的兴趣,是儿童了解并对音乐产生兴趣的重要渠道。本文在整理了有关儿童音乐学习调查和游戏对儿童影响的有关信息之后,确立以情景认识理论、模仿学习理论和游戏的认识-发现理论为调查作为理论支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同时通过3个时期的序列研究:研究之前,笔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里经常进行音乐的教学行为,而且参与多种一课多研项目,观摩了很多音乐教学活动,其中有不少利用游戏化教学所开展的音乐活动,还有同一类课程在不同班级开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调查中期,整理并统计各种调查及参与游戏教学的笔记及参观记录;调查后期,树立典型的标准,抽取中班年龄段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为案例,对比其不同班级同教师运用普通教学和游戏化教学所呈现的不同效果,以及对同班级所制定的不同版本活动的缘由和依据进行分析。经调查得出结论,把儿童音乐教学过程转变成游戏模式,从内容、方法与模式三个角度入手,可以增强音乐活动的趣味性,促使音乐活动变得更加生动,增加儿童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这对于达到儿童学习音乐的目的作用很大。因此,在幼儿音乐活动开展中,应该促使游戏化教学方法融入到音乐学习领域,增强教学游戏性的层次等级,确保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游戏性感受,进而为幼儿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完善儿童的音乐素养,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教学,应充分了解和掌握音乐的性质,通过有趣的教学方法,指引儿童乐于参加到音乐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