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中医又称为“消渴病”或“消瘅”,是由胰岛素合成与分泌减少,或胰岛素受体及受体后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生化特征的一种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 小型猪体型小、遗传性能稳定、器官功能和组织结构与人体相似度大,具有杂食性,实验环境和条件易于控制。在我国小型猪资源较为丰富,适于作医学动物实验的有五指山微型猪、环江香猪、巴马小型猪、西双版纳小型猪、芷猪等品种/品系。广西巴马小型猪24项血液生理指标中有14项与人类相似,表明巴马小型猪生理功能与人具有相似性。SPF小型猪的血液、尿液生理生化参考值变动幅度小,SPF小型猪血液成分变化趋势与SPF大、小鼠血液成分变化趋势一致。链脲佐菌素(STZ)能够选择性地破坏某些种属动物胰岛的β细胞,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四氧嘧啶(Alloxan)40mg/Kg体重腹腔注射,配以高糖饲料复制出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模型。细胞凋亡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高血糖状态下,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降低,而促凋亡基因Bax表达增加,导致细胞凋亡数目增加。通过对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的研究,可望找到延缓或逆转细胞凋亡,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方法。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与肺脾(胃)肾三脏相关。脾胃功能失调、脾气虚弱是糖尿病的病机。有“脾虚病机论”、“治脾论”、“调理脾胃升降治糖尿病”等观点。糖尿病性胃病或以症状命名,如“痞满”、“噫气”、“痰饮”;或据病机将本病诊为“胃缓”,因中虚气滞,通降无力而致。 资料表明,患者胃排空延迟,出现厌食、打呃、腹胀等临床症状。中医提出补气健脾、和胃理气,益气养阴、行气活血和醒脾运脾等治则治法,具有显著临床疗效。糖尿病胃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时应予具有健脾理气、活血化瘀适当加用益肾、养胃作用的方药。中药复方“脾胃康”是根据糖尿病胃病发病机制及中医治则研制并使用的经验方,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为了探讨建立小型猪糖尿病模型的程序和方法,进一步研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揭示中药复方“脾胃康”的药物作用机理,特开展了本实验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广西巴马小型猪的生理、生化指标及其在不同时期的生长变化、消化道组织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探讨巴马小型猪的实验动物化;建立小型猪胃电极埋植手术操作程序和胃电检测方法,检测小型猪的胃电参考数据及其变化规律;对小型猪进行糖尿病模型复制试验,探讨初步建立小型猪糖尿病模型的复制方法;观测糖尿病大鼠胃组织的病理改变和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蛋白表达变化,探讨中药复方“脾胃康”的作用机制。 巴马小型猪3月龄时平均体重为2.87±0.58kg,体长34.29±4.35cm。12月龄时平均体重达到6.50±0.44kg,体长达到66.67±4.03cm。到18月龄平均体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