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系统(internal carotid system, ICS)及椎-基底动脉系统(vertebral-basal system, VB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改变、治疗及转归。方法:对2008年11月-2009年11月在我院病房收治的7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临床类型进行分组,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4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23例,对比分析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改变、治疗及转归方面各因素。结果:ICS组与VBS组的发病年龄及性别无差异(P>0.05);两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史、高脂血症、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两组颈椎病发生率有差异(P<0.05);两组发作时间在十分钟内的发生率有差异(P<0.05);频繁发作概率两组之间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刻板样发作概率有差异(P<0.05);颈内动脉系统TIA主要表现为偏侧肢体活动不灵、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则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复视、吞咽困难;两组辅助检查阳性率无差异(P>0.05);中医证型中瘀血阻络证、风阳上亢证型发生率两组之间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使用常规TIA治疗方案后进展为脑梗死的发生频率无差异(P>0.05)。结论:TIA的临床类型与年龄及性别无关;危险因素中颈椎病发生率VBS高于ICS组;发作时间在十分钟内的发生率VBS高于ICS组,频繁发作的发生率VBS高于ICS组;辅助检查结果与临床发作类型无关; ICS组瘀血阻络证的发生率较VBS组高,VBS组风阳上亢证型发生率较ICS组高;临床发作类型与预后进展为脑梗死的发生频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