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结构转型不断加快,非营利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近年来有关非营利组织的负面新闻接连出现,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的瓶颈。研究非营利组织诚信缺失问题,对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型乃至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制度研究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我国非营利组织诚信缺失问题进行了研究,力图为我国非营利组织诚信缺失的治理出谋划策。本文开篇首先对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国内外关于非营利组织诚信的研究现状、内容及方法进行了阐述和铺垫,接着对非营利组织及非营利组织诚信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引入治理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信任理论对非营利组织诚信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归纳出了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诚信缺失的一般表现,进而从法律环境、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督三个方面探讨了导致非营利组织诚信缺失的原因。为探求加强我国非营利组织诚信建设的有效路径,本文介绍了美国、英国和德国非营利组织诚信建设的有益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并针对前文原因分析提出了我国非营利组织诚信缺失的治理对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创造良好法律环境,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理顺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其次,健全内部治理机制,完善非营利组织的理事会决策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最后,加强外部监督力度,构建包含政府、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众、媒体、行业自治组织多元主体在内的全方位监督体系。通过内外综合治理,不断增强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实现非营利组织的诚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