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青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健康的身体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健康中国的建设提高农村青年的健康水平,既是顺利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又是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渭源县地处西北甘肃省,其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尤其体育事业的开展与甘肃省其他市县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对渭源县农村青年的体育健身行为话语进行分析,以2009届渭源二中部分毕业生具体的健身行为话语分析为例,试图探究农村青年体育健身行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农村青年继续保持“在学校体育教育实践中已获得的体育健身行为”的对策,以期为农村体育的开展、农村青年体育活动的参与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叙事研究法、话语分析、比较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以甘肃省渭源二中2009年届毕业的农村青年体育健身行为为研究对象,对农村青年体育健身的动机、内容、时间安排、场地选择、组织形式等、以及在接受和保持体育健身行为过程中的相关话语进行分析。通过具体的话语分析发现渭源县农村青年体育健身认知和意识欠缺、体育知识与相关信息获取途径单一、体育健身时间不稳定、体育活动与项目选择无新意、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缺乏。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文从客观、主观影响因素即农村青年在高中体育教育实践中体育健身话语的接受、行为的形成等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影响渭源县农村青年体育健身行为的主要因素如下: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生活方式、接受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体育场地器材和体育公共服务。应如何继续保持良好的体育健身行为、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农村青年发挥新农村建设主力军作用的关键所在。针对农村青年体育健身行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多因素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的对策与建议:树立终身体育理念,提高健康意识;合理规划农闲时间,改变生活方式;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强化健身行为;提供体育公共服务,建立保障机制;实现“校、家、社”有效衔接,发挥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