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胃肠道畸形患儿围手术期不同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即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与常规营养支持治疗方案,为胃肠道畸形患儿提供更优的临床营养治疗。资料与方法:选择2011-2014年来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普外科胃肠道畸形需要手术患儿115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28例,月龄1天-1月,术前相关血液检验指标无重大异常,术前行辅助检查考虑胃肠道畸形。所有患儿均外科手术治疗。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分为两组:A组(常规治疗组):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能量为基础消耗(BEE)的1.2倍,5天后可经鼻胃管或经口进食肠内营养,并逐渐增加肠内营养量和减少肠外营养量,直至过渡为经口全肠内喂养。B组(早期加入肠内营养组EEN组):术后尽早(鼻胃管内无大量墨绿色胃液)开始经鼻胃管或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开始时为少量温糖水,观察患儿无明显不适症状,可采用微量泵24h内持续均匀泵入温糖水,并逐渐改为泵入母乳或水解配方奶1ml/kg · h,可按1ml/kg · d递增,至经口全肠内营养。其它营养支持部分与A组相同,两组并分别根据需要给予抗生素等药物。分析两组患儿围手术期不同方案的营养支持,对患儿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实验室指标及2年出院随访结果的影响,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初次排气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出院时体重增加情况,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喂养不耐受情况(呕吐、腹胀)等有统计学差异,切口炎性反应、胆汁淤积、坏死性肠炎等并发症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儿肺炎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术后7d实验室检验结果,EEN组患儿的白蛋白、炎症指标、胆红素值都有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2年,两组患儿随访3-24个月时所测生长发育指标体重、身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达到我国2010年九省市7岁以下儿童生长参照标准。结论:胃肠道畸形患儿围手术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实施方案可靠,尽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可改善患儿术后的营养状况,促进患儿术后的恢复,降低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儿住院日期,降低患儿的费用。对胃肠道畸形患儿的以后生长发育的影响,两者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