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20世纪的外语教学史,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史。应用语言学家在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下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教学方法。从18世纪末的语法翻译法到20世纪90年代的任务教学法,每一种教学法都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外语教学对于教学方法的不同要求,虽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各具特色,但都存在不足之处,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到了二十世纪中后期,很多专家学者对一味追求方法的潮流提出异议并宣称外语教学已经进入了后方法时代。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的基本思想是不局限于任何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强调要充分考虑教学中各种复杂的情况,尤其强调社会、政治、教育制度等因素对外语教学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设计和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其中教师角色在后方法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后方法作为新时代的外语教学理念无疑向广大外语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但现实中后方法时代的教师角色定位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中学外语教师角色的研究更是少见。由此,正确定位中学外语教师在后方法教学中的角色,解决发挥教师角色作用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角色的转变对于教师自身发展以及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库玛(B.Kumaravadivelu)的后方法时代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探讨后方法时代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扮演情况:1.在教师心中,英语教师自身应该扮演什么角色?2.在学生心中,英语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3.后方法时代的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角色扮演情况如何?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以山东省青岛市两所中学的40名外语教师和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以及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第一,中学外语教师最期待自身在教学中能够有效组织课堂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以及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第二,学生最期待教师能够为他们传递更多的知识、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他们外语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在他们感到焦虑、紧张的时候为他们调节消极心理。第三,研究数据表明,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能够提供充分有效地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调节学生的消极心理。但是,教师的教学引导能力弱,课堂活动参与程度低。教师的固有观念和习惯、教学热情和专业素质的缺乏以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冲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理想角色的实现。本文在研究后方法时代下中学英语教师角色情况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教师应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不断调整并完善教学引导者、课堂活动参与者等角色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2.学校和社会应当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首先应采取多种措施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然后在教师培训中注重对后方法时代的相关理论的学习,明确后方法时代对教师的角色要求,推动外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