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愈来愈受到重视。现代教师观呼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不仅能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有利教学实践的开展,还能够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巩固学术权威。笔者旨在以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为研究内容,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式,通过对小学研究型教师培养现状、困境、影响因素的分析,在丰富教师教育理论的同时,从不同的层面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策略。本文对小学研究型教师培养策略的研究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基于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小学研究型教师培养现状这三个选题来源,提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角色转换的理论、实践意义。总结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不足,提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思路。第二章对小学研究型教师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比较中学、高校等其他类别学校的教师,总结出小学教师做研究的特证,使文章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此外,本章还分析了小学研究型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三章是采用访谈法的方式对小学校长进行深入访谈,记录正在实施的培养策略等内容,进而归纳出小学研究型教师培养的现状。第四章在小学研究型教师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访谈资料,提出当前小学研究型教师培养所面临的困境,并逐一做深入的分析。第五章深入反思影响小学研究型教师培养的因素,依据费斯勒的教师发展影响因素论,从社会、学校、教师三个层面深入展开。传统教育思想体制、教师权力地位和社会支持力度均使得小学教师做研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领导的错误观念和不作为更是加重了小学研究型教师培养的形式化和功利化,更为重要的是笔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了解到教师内部对于做研究的真实看法和抵触心理。根据人本主义动机理论,教师研究动力、自我效能感的缺失更使得“教师成为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成为空洞的口号。第六章在明确小学研究型教师培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笔者从相应的社会、学校、教师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首先要增强社会的支持力度,包括完善教育立法、为教师和专家搭建沟通平台等;其次是发挥学校的正确引领作用,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树立“科研兴校”意识,为研究型教师的发展制定可行的培养规划、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最后,从教师自身出发提高做研究的积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本文从社会、学校、教师不同层面对研究型教师的培养进行分析,研究涉及校长及教师对小学研究型教师定义的理解,从认识根源上消除已有的错误解读,减少对于做研究的恐惧抵触心理,呼吁广大的一线教师投身教学研究中去,真正实现新课改下教师向研究者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