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阻尼材料具备良好的吸能特性,其在减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结构设计方法对不同性质的阻尼材料进行配置组合设计,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阻尼材料的阻尼性能,且经济又实用。本论文应用该方法进行了金属橡胶/硅橡胶多层阻尼材料结构的设计,通过配置组合有效改善了现有阻尼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最后以管路减振问题为背景,将所设计的复合阻尼材料应用于管路包覆中,获得了较好的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阻尼材料具备良好的吸能特性,其在减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结构设计方法对不同性质的阻尼材料进行配置组合设计,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阻尼材料的阻尼性能,且经济又实用。本论文应用该方法进行了金属橡胶/硅橡胶多层阻尼材料结构的设计,通过配置组合有效改善了现有阻尼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最后以管路减振问题为背景,将所设计的复合阻尼材料应用于管路包覆中,获得了较好的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制备了薄片型金属橡胶,与硅橡胶组合成4种不同的叠加结构。对不同组合形式的阻尼结构进行静态加载实验得到:金属橡胶与硅橡胶的叠加有助于充分发挥金属橡胶的力学特性。其中金属橡胶-硅橡胶-金属橡胶叠层形式结构(S-M-S结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此外,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芯层密度对阻尼结构的材料性能影响情况,发现温度与芯层密度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对S-M-S结构的恢复力影响较明显。(2)以损耗因子和损伤因子为评价指标,对不同组合形式的阻尼结构进行动态耗能实验,分析得出:相较于其他结构,S-M-S阻尼结构具备良好的耗能特性和疲劳特性。由单因素对照实验得出:芯层密度、预紧量或加载幅值的增加均能使S-M-S阻尼结构的耗能增强。由正交实验得到了影响S-M-S阻尼结构阻尼特性的常见因素的主次关系:密度>幅值>预紧量>加载频率。(3)选出密度为2.87g/cm~3的金属橡胶组成的S-M(80)-S阻尼结构进行工程应用研究。设计了管路包覆阻尼减振结构并进行了正弦扫频实验。以力传递率和结构损耗因子为评价参数,分析得到:相较于其他减振结构,S-M(80)-S减振结构可以具备较低的共振频率和较高的损耗因子。芯层密度或预紧量的增加都会使S-M-S减振结构抵御外界变形的能力增强。最后,利用线性等效方法解释了S-M-S减振结构在不同激振量级下的刚度软化、阻尼增强的现象。(4)以所设计的S-M-S管路减振结构为主体,对结构中的复杂阻尼成分进行理论表述。以幅值、频率为变量对S-M(80)-S减振结构进行动态实验,用参数分离法建立了阻尼结构的动力学模型,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中参数进行识别。预测模型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立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我国高度重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风险防范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为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证监会及沪深交易所从2017年至今五次修改股权质押相关规定,从法律层面加强了对金融的监管。然而,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不能仅依靠法律的强化,激励企业中各个利益相关者发挥监督作用同等重要。利益相关者作为金融监管体系的组成部分,能够在微观层面监督公司运转,提高公司的风险承担能
<正>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所辖技工学校与市内部分高职院校、骨干支柱企业对接合作,走出去、请进来,校企产教研深度融合。其中,临朐县技工学校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专业成功申报高级工专业,成为临朐县首家实现全日制高级工(大专学历)教育的学校,也为临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打开新空间。
<正>数字化时代,数字信息技术深入渗透到了社会各个领域,教育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在美术教育领域,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高校美术教学手段,还提供了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若能运用好数字信息技术,则有助于推动高校美术教育事业开拓新局面。从教学手段方面来看,数字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辅助教学,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还可以拓展与构建某些独特的教学场景。以绘画技法教学活动为例,油画、国画、素描、工笔画等不同绘画形
<正>目前,部分煤矿的综采工作面虽已实现可视化监控,但仍采用传统的监控模式,只能呈现局部视角的分镜头画面监控,无法对大场景进行全局实时性监测和把握;缺乏对多模式、多数量图像信息的无缝融合与集中展示,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目的:探讨健康中国背景下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与成功老龄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感知老化和孤独感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为促进社区老年人成功老龄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锦州市社区318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自我感知老化、孤独感、成功老龄化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认知功能对成功老龄化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效应值为0.2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构建了长效机制,校企合作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性。分析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困境,结合校企合作的研究现状,指明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为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