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适应和自我发展是个体人生历程的基本任务,青少年良好社会适应行为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不仅是其自身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活动机能,是一个多层次心理功能系统。以往的很多研究大都对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控制等做单方面的研究,很少将自我意识的认知、情感、意志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考察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发展的影响。同时,尽管自我意识的功能性已经为众多研究者所认可,但是从自我意识的功能性出发编制测查工具还很少。本研究对从自我意识功能角度编制的《青少年自我意识量表》(2007)进行了修订,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青少年(广州地区)自我意识及其与社会适应行为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整个研究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社会现实发展需要和青少年自身发展特点出发介绍了本研究的问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了有关自我意识、社会适应行为理论和实证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在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查阅和访谈,对《青少年自我意识量表》(2007)进行了修订,经过预测和修改,最后对579名青少年进行测量,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基本维度和模型构成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青少年自我意识由体貌评价、品德评价和(交往)能力评价、自尊感、焦虑感、满足感、自制力、监控性和自觉性等九个因子构成,它们可以归结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大维度。研究表明《青少年自我意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第三部分使用本研究修订的《青少年自我意识量表》和聂衍刚编制的《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对478名青少年被试进行正式施测,分别探讨他们自我意识和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研究表明:(1)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总体发展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良好社会适应行为上得分较高,其中高一和高二学生得分略低于初一和初二学生得分。青少年不良社会适应行为各维度的得分都不高,在不同的维度上,都是高二学生的得分最高。(2)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青少年在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和不良社会适应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3)在社会适应行为上存在显著的学校差异,在良好社会适应行为上,重点学校学生得分高于普通学校学生得分,在不良社会适应行为上,普通学校学生得分高于重点学校学生得分。只在社交适应维度和品行性不良行为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不良社会适应行为总分、社会性不良行为、神经症行为维度上存在学校和年级的交互作用。(4)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从初一到高一是逐渐下降的,高一处于最低点,从高一到高二又逐渐回升。(5)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青少年在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6)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以及写日记与不写日记的青少年在自我意识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差异,重点学校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学校学生得分,初一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学生得分,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得分,写日记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不写日记的学生得分。在青少年自我意识总分上,存在学校和年级的交互作用,学校和是否写日记的交互作用,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第四部分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青少年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1)青少年自我意识总分以及自尊感、社交评价、监控性、自觉性、品德评价五个因子与良好社会适应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青少年自我意识总分以及自尊感、自制力、社交评价、监控性、自觉性、品德评价、满足感七个因子与不良社会适应行为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2)不同的自我意识维度在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对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和不良社会适应行为各维度的预测力是不一样的。自觉性是青少年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正向预测因素,焦虑感是神症性行为的稳定正向预测因素,自制力是社会性不良行为的稳定负向预测因素。(3)不同自我意识维度在不同性别的学生中对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和不良社会适应行为各维度的预测力是不一样的。自觉性、品德评价、自制力是良好社会适应行为比较稳定的预测因素,在男生样本中,对不良社会适应行为起主要预测作用的是自制力:在女生样本中,对不良社会适应行为起主要预测作用的是自觉性和焦虑感。(4)在二阶因子中,自我控制是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强有力的预测因素,它能够解释良好社会适应行为25.1%的变异,不良社会适应行为11.9%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