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各种城市矛盾也在日益凸显。首当其冲的就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人口将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5%,城市化进程也将处于巅峰期。届时,城市人口的暴增与城市住房的紧缺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近年来我国各城市房价的一路飙升,上至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再到各省会城市,下到二、三线城市都无一例外。可见,住房问题已然成为整个社会的头等大事。国家出台加速保障住房建设政策,旨在从最基本的住房供求关系上解决房地产市场所存在的问题。在未来五年内将建设三千六百万套保障性住房,以切实实现民有所居。我国住宅建筑基数较大,需求量也大,但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能耗较日本、美国、荷兰等发达国家高出30%左右;加之近年来我国城市的迅速发展,“大拆大建”之风盛行,造成了资源能源的极大浪费。因此,转变住宅建筑的生产方式已迫在眉睫,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节约资源的需要,更是我国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城市人口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和居民变化多样的生活问题而发展的新型住宅形式——SI住宅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住宅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实行住宅产业化是我国住宅产业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科学化,低碳绿色的最佳选择。CSI住宅是SI住宅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发展而来我国特有的支撑体住宅,是参考了国外支撑体住宅、SI住宅和日本的KSI住宅等先进理论和具体工程实践而提出的,具有可变性、多适性和高耐久性等特点。CSI住宅能解决不同职业、不同家庭结构、不同时期的功能需求,符合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家庭结构变化需求,从而弥补了现有城市普通住宅的不足和劣势,缓解普通住宅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个可能解决我国住宅问题的方向。本文在前人CSI住宅理论的基础上,借鉴荷兰、日本住宅体系,对CSI住宅的多适性,支撑体、填充体设计与组合等方面做了研究总结,结合“明日之家二号”项目把CSI理论与实际项目联系起来,并针对SI住宅在中国三十年的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