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群成为最基本的竞争单元,引起学者与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关于城市群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首次将城市群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而城镇化的推动力就是区域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城市群空间等级辐射范围的研究有利于区域空间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使该地区各城市紧密团结起来,形成强有力的综合竞争力,带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有效推动地区城镇化进程,从而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背景的前提下回顾了城市群的涵义及城市群空间结构理论,并对以往关于城市群辐射范围的实践作出总结,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等级辐射范围。为了准确地确定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首先通过对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综合实力作出评价,确定了北京市城区与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得出京津冀城市群呈现出明显的双核结构。为更好地划分出城市群内部的空间等级结构,首先以北京市城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为中心分别划分出其两小时通勤圈,最后根据通勤圈内城市与核心城市间经济社会联系划分各辐射层级范围。得出结果: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市城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为核心城市,大兴区、昌平区、天津市城区、保定市城区、沧州市城区、唐山市城区、廊坊市城区等核心城市周边地区为重点发展区,平谷区、宝坻区、张家口市城区、秦皇岛市城区、承德市城区、衡水市城区、定州市等城市为主要发展区,核心城市两小时通勤圈内其他城市为辐射带动区,两小时辐射圈以外其他城市为辐射外围区。城市群空间等级辐射范围的界定对京津冀地域布局提供参考,从而实现城市间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本文最后简要描述了京津冀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要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需在公共服务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等方面找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