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角缝框架节点抗震性能动力试验研究

来源 :河北联合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yztra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10)在框架结构设计方面有相关规定,即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满足规范中规定的“强柱弱梁”设计目标,但对常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强柱弱梁”验算时因没有考虑到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内钢筋对梁端抗弯承载力的贡献作用,导致按“强柱弱梁”这一设计目标设计的结构,在地震发生时没有按预想的设计目标实现真正的“强柱弱梁”,相反发生了“强梁弱柱”。汶川震后调查表明,在我国现有的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强梁弱柱”结构,这些“强梁弱柱”结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从框架结构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按1:2.4比例制作两个1.5m×6m的框架试件,其中一个试件在框架结构梁柱节点附近的楼板处开设115mm的角缝。采用分段变幅简谐位移控制,对两个试件进行动力试验加载。通过对两个试件的对比试验,观察两试件的破坏过程,并分析试件的破坏过程、破坏机理及抗震性能,评价楼板开角缝的效果。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得出主要结论:框架梁端抗弯承载力因框架梁柱节点处楼板内钢筋的贡献作用而被显著提高,框架节点的破坏机制呈现“柱铰机制”,出现了“强梁弱柱”现象;楼板开角缝后,柱端受力及破坏范围减小,柱筋屈服推迟,梁端筋受力增大且多数屈服,并有明显破损,屈服提前,无“强梁弱柱”现象;开角缝后,试件滞回曲线更饱满些,耗能能力略有提高,延性略有降低(降2.75%),刚度变化不大;开角缝措施效果较好,对实现真正的“强柱弱梁”有改善作用。
其他文献
我国是煤炭资源开采大国,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方式多样化,其中露天开采是重要的开采方式。在露天开采过程中会形成边坡,由于不断的开采边坡会逐渐加大,同时会产生边坡的失稳问
混凝土箱梁桥的大型化,一方面增大了施工和环境等因素对徐变特性的影响,使各部位徐变特性的差异变得更大,另一方面又增大了箱梁的扭转、畸变、剪力滞等等效应,使局部的应力情况变
路面材料的模量是路面设计中的基本参数。随着基于力学经验法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的发展,反映沥青混合料劲度特性随温度和荷载作用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动态模量是沥青路面设计中的
与圆形钢管混凝土柱的约束不同,L形钢管混凝土柱在钢管角部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强,而钢管周边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弱;同时,钢管在达到屈服应变前易发生局部屈曲破坏,因而L形
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抗震设防问题成为专家和研究人员所关注的热点。通过资料调查显示,早期的建筑物由于当时设计的标准低,不能满足现在抗震设防能力,导致震害损失严重。基于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