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资源是土地资源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合理利用耕地的现象日益严重,致使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得到降低,于是加大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造,合理安排耕地资源的布局,对增加粮食产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造和土地整治有关的理论作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邑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的效益进行了评价,得到的结论如下: (1)从经济、社会、生态和景观四方面选取了静态投资回收期、投入产出比减少值、单位耕地面积投资、单位面积耕地平均年产值增加值、基础设施运营成本率、粮食单产增加量、路网密度增加值、表层土壤质地、公众参与支持率、旱涝灾害减少率、灌溉保证率增加值、防护林密度增加率、景观破碎度减小率、斑块平均形状指数减小率、景观优化率共15个评价指标,建立了适于研究区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2)研究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农田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投入产出比由建设前的30.05%减少为27.36%,减少了2.69%。单位耕地面积投资为0.99万元/hm2,年产值由建设前的7247.8万元增加为7960.78万元,单位面积耕地平均年产值增加值为0.32万元/hm2,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基础设施运营成本率为3.90%,研究区路网密度增加了1.09,表层土壤质地中壤土比例有所增加,土壤的质量得到提升,旱涝灾害减少率为37.53%,灌溉保证率和防护林密度的增加值分别为13.70%和0.68%,景观破碎度减小率和斑块平均形状指数减小率分别为12.67%和13.30%,景观优化率为16.13%。 (3)研究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效益评价表明:经济效益的分值由建设前的34.59提高到建设后的81.67,级别由建设前的C级提高建设后的到B+级,促进了研究区的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分值由建设前的34.68提高到建设后的81.63,级别由建设前的C级提高建设后的到B+级,农业得到规模化经营,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说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生态效益分值由建设前的33.27提高到建设后的82.82,等级也由建设前C级建设后为B+级,生态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景观效益分值建设前的34.37提高到建设后的81.80,等级由建设前C级建设后为B+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为研究区带来了明显的景观效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成后能够实现该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