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作为文学活动的具体表现的实体,是一切文学活动和研究的对象。在现代文学理论中,文本不仅仅指作者创作出的成品,它的意义是开放的,有待读者解释的。本文辩证地分析20世纪西方的文本理论以及文本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主要论述四种不同的文本观:第一,把文学作品视为作者情感的表达、意识的显现的作者中心论,其实质是“作品观”;第二,把文学文本提到了本体论高度的本文中心论;第三,认为文本的意义是读者与文本共同生成的读者中心论;第四,否定文本结构中心和终极意义的解构主义的文本观。这四种文本观虽不是严格地按照时间顺序发展而来的,却勾勒出20世纪西方文学文本理论发展的基本轮廓,即作者的权威逐步被削弱,文本的地位得到了突出强调,随之读者的地位也被逐渐提升。 第二章研究在当代西方文化思潮中共生出来的互文性理论。互文性表征了文本系统全新的存在方式,揭示了文本表象世界下意义世界的无限丰富性和共生互换性。作为一种新的文学观念,互文性理论把文本之间的互涉和互动看作是文学的构成性因素,强调在文际关系中发掘和解读文学作品的意义,有助于重新审视最一般意义上的写作、阅读行为。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方法,互文性理论与传统文学研究有很大不同,它强调读者在文本阅读、阐释活动中的作用;否认文本有固定不变的意义,从而更重视批评的过程而不是结果;重视文本间的相互指涉,更关心文本内容被组成的过程,看重文本意义的共时性展开;它突破了传统文学研究封闭的模式,把文学文本纳入到与各种文化因素相关联的整合研究中,形成一种开放性的研究视野。 第三章考察网络时代的超文本。由于数码技术的应用和万维网的普及,昔日仅仅是观念形态的文本的互文性,已经借助超文本获得了具体的展示,在网络中一切文本都是互文本。传统的印刷文本形式在网络时代被超文本取代,超文本打破了旧有的文本结构和分类,取消了不同媒介之间的文本形式的差异,促进了文本形式和艺术门类的交叉和融合。超文本的阅读可以在不同的媒体和不同的文本形式中自由地转换,读者的能动性被充分地发挥。超文本允许读者直接参与文学创作,空前地提高了读者的地位,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作者与读者二元对立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