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近年来,消费主义对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80、90后”青春小说与市场密切结合,成为市场的宠儿。本文从文学活动的四个环节,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个方面入手,运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全面阐述“80、90后”青春小说的消费性特征。关注“80、90后”青春小说的现在和未来发展趋势,这不仅是对“80、90后”青春文学何去何从的思考,也是对整个文学何去何从的考量,以期促进文学的良性发展。引言主要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也就是“80、90后”青春小说进行了界定,指出“80、90后”青春小说是20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文学创作者创作的,以表达青春期生活和青春意绪为主,以青少年为主要接受群体,带有时代特性的一种小说样式。第一章从文学活动的世界环节入手,分析了世界的消费化对“80、90后”青春小说的影响,并从消费人、消费品、消费空间等方面分析了“80、90后”青春小说中的消费景观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阐述了“80、90后”青春小说应该超越消费的世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第二章从创作者入手,首先分析了作家和“写手”的区分,指出作家的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作家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作的“集体人”,是有主体性的创作者。相比之下,“写手”则受控于市场,创作中往往遵循市场的逻辑而不是文学的逻辑,因此缺乏主体性。“80、90后”青春小说创作者高产、高速,以市场逻辑为中心,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发行上都呈现出“写手”的倾向。但一个真正优秀的创作者,不能仅仅是受制于消费的“写手”,更应该是充满主体性的“作家”。第三章从文本入手,首先分析了作品与“产品”的不同。文学作品是一种人工制品,需要通过物质转换成为可供阅读的对象,但更是一种审美客体,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而文学“产品”具有明显的商品性特征,产品所能获得的商业效益才是文本优劣的主要评判标准。“80、90后”青春小说具有产品的批量化生产、浓郁的商业性和娱乐性色彩等特征,在审美价值上存在明显的缺憾。也因此,从“产品”向作品回归,应该是“80、90后”青春小说努力的方向。第四章从接受者入手,指出读者和消费者的不同,理想的读者是有主体性的读者,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审美需求,作为价值主体,赋予文学作品以“生命”。而“消费者”读者满足于市场提供的各种娱乐性、消遣性的文化“产品”,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有待提升。“80、90后”青春小说接受者在市场和创作者的合作下逐渐被“消费者”化,并乐此不彼,呈现出更多的消费性特征。“80、90后”青春小说接受者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实现从“消费者”读者向理想读者的转化。消费对文学的影响不容回避,“80、90后”青春小说也呈现出浓重的消费性特征,但文学性不能被消费性抹杀,“80、90后”青春小说也不能只进入市场却没有进入“文坛”。即使消费的逻辑如此强大,也须执着于文学内在的规定性,不断提升创作水准,才能成长为真正优秀的作家,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塑造出理想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