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纯碱法制备高纯氢氧化镁不仅可以对我国丰富的卤水资源进行利用,而且可以通过对精制后的反应母液进行电解,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对于缓解氯碱平衡也起到重要作用。实验测定了25℃,40℃,50℃,60℃下的氯化镁和氯化钠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数据,并绘制了不同温度下的相图,为工业中的氯化钠的盐析过程以及原料氯化镁溶液的配制提供了理论数据。通过对盐析出的氯化钠晶体进行表征,表明盐析得到了粒径分布均一、平均粒径为138.11μm的六面体氯化钠晶体,采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对盐析出的晶体进行洗涤,可以得到纯度为99.80%的高纯氯化钠。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MSMPR结晶器,采用连续法,对反应结晶工艺过程进行了优化,制备了含水低、易过滤、粒径大于31.00μm的高纯氢氧化镁。实验中研究了氢氧化钠浓度、停留时间、氯化镁浓度以及杂质对氢氧化镁产品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的洗涤条件对产品纯度以及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氢氧化钠、高停留时间时,反应的过饱和度较低,产品的成核速率减慢,生长速率增大,有利于晶体的长大,但氯化镁的浓度与杂质的含量对产品的性能影响不明显。实验还表明,在50℃的洗涤温度下洗涤,可以得到高纯度、低含水率的氢氧化镁,所制得的氢氧化镁为六方晶型的片状组装而成的球状。在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应用FLUENT的多重参考系法(MRF)及标准k-ε模型对年产14万吨氢氧化镁的DTB型反应结晶器结构和运行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选用推进桨作为搅拌桨,考察了搅拌桨高度和搅拌速率对结晶器内的单相流以及两相流的流场分布以及颗粒悬浮状态的影响。通过结晶器单相流计算研究发现,随着搅拌桨高度的增加其传递到底部的动能在减少,底部死区扩大,从而影响到折流筒内的速度,搅拌桨高度由H=4.30m降低到H=3.30m时结晶器内的混合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继续降低改观不是很大。在单相流计算的基础上,引入具有粒径分布的颗粒,发现颗粒从顶部进入结晶器后首先是在搅拌桨的下压作用下沿导流筒向下运动,然后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入循环区继续循环最后从底部排出,另外一部分颗粒较大的粒子直接从底部出料口排出,通过对搅拌桨安装位置的考察,获得了最佳安装高度为3.3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