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蒽是高分子量多环芳烃(High molecular weight-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HMW PAHs)的代表之一,广泛分布在环境中,也是石油污染土壤中的主要HMW PAHs。由于荧蒽疏水性强,在环境中稳定性高,并且对人体具有致癌的潜在威胁,寻求有效的治理方法将其从环境中消除便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已有的诸多治理方法中,传统的理化方法难以将其彻底分解,而微生物降解法因高效率、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的特点,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对石油污染土样以荧蒽进行富集培养,分离得到一株能够以荧蒽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良好的菌株,命名为DN1。通过观察菌落形态、测定其生理生化特征并进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测定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4℃C-37℃,最适生长pH为5.5~7.5。DN1在BPLM培养基内摇瓶培养,7天内鼠李糖脂最高产量可达22.9 g/L,具有良好的产鼠李糖脂能力,这一特性有利于荧蒽的增溶、乳化进而促进其生物降解。测定DN1对荧蒽的降解能力,0.5g/L荧蒽14天内的降解率可达到90.2%,气相色谱检测显示荧蒽几乎完全被降解。对PAHs降解的关键酶——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C12O)和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C23O)进行检测,PCR验证基因并测定在0.2g/L荧蒽中生长的活性变化,发现两种酶的活性均在诱导24h之后显著升高,且在48 h后显著降低。比较两酶活性,发现C12O显著高于C23O,表明其在荧蒽生物降解的限速反应中起主导作用。采用随机转座突变技术构建DN1的转座突变体库12000余株,并筛选到与荧蒽降解相关的缺陷型突变株11株。通过随机PCR扩增突变株中转座子插入位点邻近序列,测序比对知晓与降解荧蒽相关的基因,已知晓的有:海藻酸盐合成蛋白;FeⅢ枸橼酸转运蛋白FecA;转运调节蛋白;色氨酸合成酶α亚基以及阿糖胞苷(cytosine arabinoside, AraC)转录调节子。综上所述,DN1是一株可以高效降解荧蒽的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条件宽松,易于培养,其良好的降解性能与其优良的产鼠李糖脂能力密切相关。在菌株DN1降荽荧蒽的过程中双加氧酶C12O和C23O经诱导后活性双双升高,且C120起主要作用。目前已通过转座突变获得与荧蒽降解相关的基因,但对于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