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流动是当代社会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转型,社会流动在我国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征和趋势。改革开放前,封闭落后的社会环境严重阻碍了社会流动。这个时期,先赋性因素在个人的社会流动中占主导地位,即社会成员的身份和地位是对其父母身份地位的一种继承,个人通过后致性的努力也很难在短时期内改变自身的社会阶层。改革开放后至今,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在此基础上,社会流动的规模和速度都有了质的提高,这其中包括农村女性的社会流动。农村女性作为流动中的“弱势群体”,其处境令人担忧,她们试图利用各种方式实现社会流动,成为城市的一员,实现自身的发展,但由于受各种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的影响,她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通过流动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本章主要是对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做了简单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并且解释了各个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指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转型期S村女性社会流动的基本现状。本章首先对S村的基本情况做了简单的描述,然后对S村女性的社会流动调查问卷做了分析:包括流动女性的自然特征、流动方向、流动原因和在城市的社会融合度;最后分析了S村女性的主要流动路径,主要有五种:婚姻是流动的直接路径;教育是流动的基本路径;打工经商是流动的主要路径;顶替父职是流动的传统路径;社会关系是流动的补充路径;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农村女性社会流动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社会层面、农村女性自身层面和这两个方面进行描述;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影响农村女性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有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个方面。宏观因素如社会政策的变化、劳动保护制度的完善、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微观因素如社会性别观念、个体的流动意识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等;第五章主要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主要从社会政策和农村女性自身这两个方面寻找出路,从而有助于建立公平、合理、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促进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