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对油气需求量的不断加大,传统的以沉积岩作为主要勘探开发目标的理论逐渐被打破。变质岩和火成岩储层也成为油气勘探的目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辽河油田早在70年代就发现了兴隆台油田变质岩潜山油藏,但由于受当时勘探手段和人们的认识水平等因素限制,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进入八十年代由于三维地震和数字测井技术的兴起,使变质岩潜山油藏的勘探进入黄金时期,在大民屯凹陷发现多个变质岩潜山油藏,并获较高的产能。但由于变质岩储层是一种特殊的岩性和特殊的储层。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变质岩岩性的划分、岩性与储集空间的关系、储层裂缝的评价、变质岩油气储集体形成的地质条件等研究。为今后变质岩潜山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变质岩潜山油藏在幽内外已发现多个。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对其储层开展了多年的研究。由于各地区的变质岩岩性和储集空间的差异,使研究成果多带有地区性,难以形成统一的研究模式和方法,使得研究工作可借鉴的资料较少。需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大民屯凹陷发现变质岩满山油藏后,为满足生产的需要开展了一些针对储层的研究,但均是针对个体油藏开展的,尚未形成统一和规律性总结。 本文充分调研了国内外变质岩港山油藏储层综合研究方法。并查阅了大量的国外变质岩储层的研究资料,在比较其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其适用性的基础上。对大民屯凹陷变质岩潜山油藏开展了储层综合研究,由于大民屯凹陷多个变质岩潜山油藏仅有东胜堡变质岩潜山油藏资料较充分。因此以东胜堡变质岩潜山油藏为例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变质岩类型的划分及规则、东胜堡潜山变质岩类型及分布;(2)变质岩储集空间的形成与岩性的关系;(3)变质岩油气储集体形成的地质条件;(4)储集空间类型的划分及其特征;(5)变质岩潜山储层评价方法;(6)变质岩储层敏感性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通过研究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构成该变质岩潜山岩性是以区域变质岩为主,主要岩性为三大类十余种岩性,依据裂缝的发育程度和试油、试采验证,可划分出以长英质混合岩为主的好储集岩,以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为主的差储集岩,以角闪岩为主的非储集岩;(2)岩性对早期裂缝的发育程度,以及张开宽度起控制作用;晚期形成的变质岩储层与变质岩岩性关系不密切;(3)变质岩油气储集体形成经历四个阶段。即成岩演化阶段、储集空间发育阶段,成油组合阶段、油气补给条件形成阶段;(4)变质岩储集空间形成主要有:结晶成因、构造成因、物理风化成因、化学淋溶成因。 总之通过对大民屯凹陷变质岩潜山储层的系统研究,建立该类储层研究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为今后该类储层的评价,具有指导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