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女士的画像:从文化精神分析的角度看伊莎贝尔·阿切尔的神经质性格结构 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在他的作品《一位女士的画像》(以下简称《画像》)中,描写的是女主人公,年轻美丽的美国姑娘伊莎贝尔·阿切尔在欧洲的一段生活经历,她的一波三折的爱情、婚姻、家庭,她对周围环境的逐步认识和每一步认识所给予她的启示,以及她的个性特征形成和发展的痛苦的心路历程。小说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亨利·詹姆斯国际主题的展现:一个天真无知的少女在欧洲遭遇着世故复杂的、已被欧化的美国人的欺骗。但是,如果我们继续在这个国际环境下,采用凯伦·霍妮的文化精神分析方法来探索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我们将会发现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的神经质心理特征的发展过程。 根据凯伦·霍妮在《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一书所说:神经症不只是由于偶然的个人经历产生的,而是由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特定的文化处境所产生的。事实上,文化处境不仅使个人的经历显得重要而可信,而且它最终决定他们的特殊个性形成。(霍妮,1937:8)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霍妮强调社会文化因素透视人的内在心理生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她指出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神经症表现出来的是集中把焦虑看作是性格结构的动力中心,认为敌意造成了焦虑。而产生于童年时代的基本焦虑是后来发展出的神经症的动力根源。神经症者为了抗拒焦虑建立了不同的防御机制,如爱、顺从、权力和退缩等,同时也把个人形象完善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神经症性格结构。 本文用凯伦·霍妮的文化精神分析方法来分析伊莎贝尔·阿切尔的神经质心理特征形成、发展的过程。通过分析,本文证实了社会文化因素在她的神经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性,解释了她在内心压力下所做的一切不同寻常的行为。第一章引论 评述国外对《画像》中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的接受状况和研究状况,并提出本论文的选题理由及理论基础。第二章神经症的文化含义与心理含义 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或什么是正常人,对于于十么是心理疾病或什么是神经症,霍妮首先坚持的是文化的标准。霍妮认为:“我们关于什么是正常的概念,完全取决于特定的社会强加I飞其成员身上的行为和情感标准。”霍妮把文化看作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决定因素,囚此为神经症一词赋一予了文化内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存在着不同的心理行为模式。就是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中,随着时代的变迁,某一时代被认为是心理行为模式,在另一个时代也许就是反常的。因此,神经症就是对该文化或该划时代的文化通行的心理行为模式的偏离。 同时,霍妮还认为,如果单从神经症的各种症状上看,很难概括出神经症的共有特征,这就必须深入到神经症的心理构成上。那么,神经症者所共青的心理因素就是焦虑和为对抗焦虑而建立的防御机制。这不但使神经症患者缺乏自发性、具有强迫性,l亩Il-使自已成了自己发展的障碍。所以狱妮总结到:神经症是由恐俱和防御恐俱并试图解决冲突倾向所产生的心理[+1扰。基于实际的理由,我们最好只有在这种心理困扰偏离了特殊文化中的共通模式时,才称之神经症。 了解到了神经症的文化和心理含义,我们就可以在欧洲文化背景下来分析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是如何产生心理困扰的,以及哪些因素导致了她心理行为偏差,造成了她神经质的性格特征。第三章伊莎贝尔·阿切尔的神经质性格结构 伊莎贝尔·阿切尔幼年经历不是很幸福:她毋亲’ll-逝,父亲阿切尔先生是一位生活不严谨,不负贵任的人,伊莎贝尔无法从父毋那儿获得真正的温暖和爱,从而失去了安全感。这种家庭状况造成了亲子关系的失调,霍妮称之为基本罪恶(Basic Evi珍,它为伊莎贝尔埋下发展神经症人格的种子。 幼年不幸的经历使伊莎贝尔对人产生了敌意,她把自己孤立在一个极封闭的小空间里,但是内心又急切地渴望出人头地。她压抑自己对人的敌意,却最终导致基本焦虑(Basic Anxidy)的产生。在自由和婚姻,成功与失败,顺从与反抗命运的问题上,她无时不感到危险的存在,而自己本身又对此深感软弱和无助。基本焦虑是培育神经症的:卜壤,它使伊莎贝尔在面对选择的时候,要么去掩饰,要么去否认或逃避它。 焦虑的产生是任何一个神经症者无法忍受的。他必定采取防御机制来遏制它的出现。在伊莎贝尔身一L体现的防御机制就是:对抗他人(Moving Againstpeoplc)、逃避他人(Moving Far Away而m Peovle)。伊莎贝尔敌视他人,不信任别人对她的情感和意图,她讨仄施加她任何东西,她对权力有肴病态的追求,她时常以一副自傲、自大的神态出现在大众的l而i寸,她是通过坚持自己来反抗他人,来获得安全感。但同时她感到危险无处不在,对此又无能为力。伊莎贝尔不想让别人对自己发生影响,力求摆脱别人,试图完全依靠自己,她选择成为生活的旁观者,凭借孤立自己,与世无争来获得安全感。这两种防御机制最终没有减轻伊莎贝尔的焦虑感,反而导致她人际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并加重了焦虑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在内心的压力下,伊莎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