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深入了解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4所医学院校抽取的2 002名在校大学生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自编量表(包括院校年级专业情况、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家庭情况、行为习惯等)、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以及自我接纳问卷(SAQ)。统计分析主要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等级资料的非参数检验等。结果本次调查的2 002名医学生中男生824人,占41.16%,女生1 178人,占58.84%,平均年龄为(19.96±1.38)岁。安徽省医学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总的生存质量及健康状况得分分别为(64.57±12.56)、(61.60±13.17)、(67.05±14.93)、(54.62±12.96)和(59.18±17.96)分。各领域及总的生存质量及健康状况得分与常模比较,生理领域得分显著低于常模(P<0.01);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心理领域以及总的生存质量及健康状况得分与常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检验和方差分析显示,院校年级专业情况、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家庭情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多种因素从不同领域影响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生存质量。相关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精神质、神经质与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生存质量呈负相关,而积极应对、自我接纳、领悟社会支持、外向性与其生存质量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接纳、专业满意度、食欲、生病、神经质、体育锻炼、领悟社会支持、负性生活事件、睡眠时间、月生活费、晚上睡觉时点、外向性等因素对医学生生存质量有显著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接纳程度高、专业满意度高、食欲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领悟社会支持多、每天睡眠时间长、每月生活费标准高、性格外向的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生存质量较高;生病、情绪不稳定、受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大、晚上睡觉晚的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生存质量较低。结论院校年级专业情况、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家庭情况、行为习惯、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多种因素从不同领域影响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生存质量。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精神质、神经质与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生存质量呈负相关,而积极应对、自我接纳、领悟社会支持、外向性与其生存质量呈正相关。医学院校大学生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自我接纳、专业满意度、食欲、生病、神经质、体育锻炼、领悟社会支持、负性生活事件、睡眠时间、月生活费、晚上睡觉时点、外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