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牺牲品——从异化角度分析主人公的命运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摩尔·弗兰德斯》是18世纪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发表于1722年的作品。它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关于女性的小说。小说一经发表,就引来了许多评论家的诸多争议。在许多评论家眼中《摩尔·弗兰德斯》是一部违反传统伦理的小说,然而伊恩·瓦特和爱·摩·弗斯特等作家却高度评价这部作品,甚至英国评论家弗吉尼亚·伍尔芙也评论其为“可以与那些为数不多的堪称无可否认的伟大的英国小说并列”的小说。为什么这部小说会引起诸多争议原因就在于一部分评论家过多关注摩尔所犯下的罪行,而背后的动机常常被忽略,而其他的评论家评论这部小说主要是从主人公的背后的动机和小说的写作策略上去评价它。不管有什么样的评价,也正是摩尔的遭遇和她的多样的生存手段引起了读者的兴趣,这也是这部小说吸引读者的魅力之一。  本文将从文本细读入手,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分析女主人公在18世纪转型社会下的资本主义经济上升时期的人际关系异化和自我异化,通过从异化角度分析主人公的命运得出主人公最终沦为18世纪转型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下的牺牲品。小说在结尾处安排摩尔在蛮荒之地过上上流的生活,试图传达出作者对未经破坏的农耕文明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憧憬,也是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期待。  本论文包括五章。第一章是引论。一方面介绍作者背景和小说《摩尔·弗兰德斯》的主要内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另一方面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内涵进行梳理总结,以及阐述异化现象如何体现在这部小说之中,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论题。  第二章论述了女主人公的人际关系异化。资本主义的婚姻制度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隔阂,金钱至上成为许多人追逐的目标。许多男性在婚姻中把女性当做玩物和商品,女性难以在当时的社会中找到真爱,因此在异化的婚姻中女主人公为了生存由被动异化变为主动异化。  第三章论述了女主人公的扭曲的母性。女主人公扭曲的人际关系的异化导致了她扭曲的人性,使主人公丧失母性,抛弃自己的孩子。  第四章分析了女主人公的道德堕落。女主人公的扭曲的人际关系的异化导致了她的道德堕落。摩尔为了生存,通过通奸罪、卖淫罪和盗窃罪等手段违反社会伦理道德,使她自己最终沦为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下的牺牲品。  第五章是结论部分。指出摩尔是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上升时期的转型社会环境下的牺牲品,同时通过摩尔在美洲的发迹揭示出作者对田园诗般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也是作者意图所在。
其他文献
《人间失格》发表于1948年,以主人公大庭叶藏的“充满羞愧的一生”开始,作品风格整体贯穿了厌恶自己,讨厌自己的感情色彩,而且描述了主人公悲惨不幸的命运。关于自我对自我评
作为美国著名小说家,弗拉德米尔·纳博科夫创作了许多蜚声内外的作品。《洛丽塔》是其最著名的小说。《微暗的火》则是其一部实验作品,且引起了比《洛丽塔》更大的争议。而《
学位
众所周知,很多外语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在一种多元文化的语境下工作和生活,比如外企。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他们必然会遇到一些困惑,甚至是冲突。为了能够帮助我们外语专业的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融入全球化经济步伐的加速,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广州亚运会和2011年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