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党改组前后,孙中山受到马林、鲍罗廷的影响,将宣传奋斗与军事奋斗并列为此后革命的两大手段。从“一大”到“二大”前后,国民革命的理论发生根本变化,帝国主义、军阀、土豪劣绅成为国民革命的三大敌人,农工成为国民革命的主要力量。国民党仿效俄国、结合中国自身报纸的特点,建立了国民党的党报制度,使报纸工作成为国民党党务工作的重要部分。国民党党报的宣传内容随着国民革命理论的变化而变化,党报宣传原则也随之确立。北伐军进入长江流域后,国民党在广东形成的办报与宣传经验迅速移植到两湖地区。
《汉口民国日报》作为国民党党报,承担着宣传国民革命的任务。在1927年急剧变化的时局下,《汉口民国日报》的宣传在三个方面进行:唤起民众、揭露敌人、建设新国家。
《汉口民国日报》集中篇幅报道农工商运动,其态度大致经过了扶助、抑制、纠正等几个阶段,使得党报宣传与中央政策、民众运动的起落紧密相连。在此过程中,武汉政府为调和工商关系,提出了“工商业者”的概念,从而使得国民革命的力量另添同盟军,与农工一起成为“三足鼎立”之势,党报也对此大力宣传。在对妇女运动的宣传中,党报则以剪发放足运动、女性从军、妇女裸体游行的传闻为报道内容,或鼓励、或辟谣,以塑造武汉地区妇女的新形象。
《汉口民国日报》的反帝宣传以“一三”惨案、“四三”惨案等内容展开,从年初声势浩大的反英示威报道,到5月中旬后的“丝毫不抵抗”态度,党报宣传经历了巨大变化,反映出“反帝”成为国内政治势力竞相利用和攻击对手的口号。宣传“打倒军阀”时,党报侧重揭露军阀暴行,这与“军阀”固有的“罪恶”形象相结合,表现出党报宣传引导舆论和民意的一面。“土豪劣绅”在党报的宣传中逐步被赋予反革命的特征,伴随着农民运动的开展,党报宣传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对武汉政府而言,国民革命的敌人是不断增加的,3月份开始,蒋介石成为“新军阀”,分共后,共产党也逐步变为“公开的敌人”,党报随之进行反蒋和反共的宣传。
《汉口民国日报》展示武汉当局对新国家的理想,传播中央党政军关系、县级党政群关系的设计和规划,并通过党政要人的演讲,构想“造成三民主义的国家”,从而区分旧有的军治、宪政以及俄式工农专政等建国理想。中国革命“第三条道路”的提出,区分了新国家与苏俄式政府的不同。党报宣传强调武汉政府的本土性和民族性,含有争取国内政治势力支持和舆论同情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