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479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对2006年1月~2016年12月以来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岁以下且影像学诊断为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颅内不同部位蛛网膜囊肿(中颅窝、外侧裂、后颅窝、鞍上、四叠体)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后的疗效,以期寻找颅内不同部位蛛网膜囊肿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6年12月以来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岁以下的颅内蛛网膜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头颅CT或者MRI诊断为单纯颅内蛛网膜囊肿14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部位分为中颅窝组59例、外侧裂组41例、后颅窝组28例、鞍上组11例、四叠体组5例;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造瘘组、囊肿-腹腔分流组、开颅囊肿切除组。结果:颅内蛛网膜囊肿患儿共144例,其中中颅窝59例(造瘘39例其中显微镜16例和神经内镜23例,囊肿-腹腔分流17例,3例囊肿切除);外侧裂41例(神经内镜造瘘11例,囊肿-腹腔分流23例,显微镜下囊肿切除7例);后颅窝28例(神经内镜下囊肿造瘘6例,囊肿-腹腔分流18例,囊肿切除4例);鞍上11例(神经内镜造瘘11例,其中单纯囊肿造瘘6例,囊肿造瘘+第三脑室底造瘘5例);四叠体5例(神经内镜造瘘2例,囊肿-腹腔分流3例)。所有的病例手术过程均顺利,且没有发生术中并发症。中颅窝组中造瘘组体积减小89%,临床症状改善率85%,近期并发症率51%,远期并发症10%,再手术率12%;囊肿-腹腔分流术术后体积减小70%,临床症状改善率75%,近期并发症率5%,远期并发症47%,再手术率47%;囊肿切除仅3例,囊肿体积及临床症状均改善。外侧裂组中(神经内镜下)造瘘组体积减小81%,临床症状改善率77%,近期并发症率63%,无远期并发症,无再手术病例;囊肿-腹腔分流术术后体积减小91%,临床症状改善率88%,无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52%,再手术率52%;囊肿切除(显微镜下)近期并发症为14%,无远期并发症,囊肿体积均减小,临床症状均改善75%。后颅窝组中造瘘组体积减小83%,临床症状均改善,近期并发症率16%,无远期并发症,无再手术病例;囊肿-腹腔分流术术后体积减小94%,临床症状改善率94%,近期无并发症,远期并发症22%,再手术率22%;囊肿切除体积减小75%,临床症状均改善。鞍上组体积减小90%,临床症状可控制。四叠体组,神经内镜造瘘术2例,体积均减小。囊肿-腹腔分流3例,1例体积减小,1例体积较前增大,1例无明显变化,3例均出现并发症。结论:1.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外侧裂蛛网膜囊肿、后颅窝蛛网膜囊肿、鞍上池蛛网膜囊肿及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均以神经内镜下囊肿造瘘术为首选手术方式;2.中颅窝蛛网膜囊肿以显微镜下囊肿造瘘术作为次选,而外侧裂蛛网膜囊肿以显微镜下囊肿切除术为次选;3.后颅窝蛛网膜囊肿可选用囊肿-腹腔分流术为次选,一般不使用开颅囊肿切除术;4.鞍上池蛛网膜囊肿可以选择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造瘘联合脑池造瘘作为首选术式;5.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可以选择神经内镜下囊肿造瘘联合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其他文献
社会公共事务的界定及其划分是界定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前提和基本依据: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可从三个层面来解析,一是基于社会公共事务的“板块”划分,二是基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外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是原有后勤保障无法满足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如何提高、改善高职院校后勤服务质量成为高职院校后
股权质押是股东将股份出质给第三方金融机构以获得贷款融资的融资方式,其拓宽了股东融资渠道,并使得第三方金融机构可以实现风险控制和管理。对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来说,在
世界四洋,各踞其所,潮起潮落,涛声依旧。而在这浩瀚的大洋中,尤以太平洋为最大最深,通五洲之便,聚万物之富,当首推莫属。可是,由于人类发展的历史原因,太平洋被“发现”最晚,直至15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