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为止三唑衍生物配体已构建了多种新颖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它们在光、电、磁性传感器件以及在吸附、分离、催化和分子识别等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因为其配位模式和第二配体的多样性,还能组装出各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网络结构,所以基于三唑衍生物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和溶剂热合成引起了当今配位化学和晶体工程领域的热切关注。为了得到具有不同结构和发光性能的配位聚合物,我们设计和制备了三种吡啶共轭的氨基三唑配体,即3,5-(2-吡啶基)-4-氨基-1,2,4-三唑(2-bpat),3,5-(3-吡啶基)-4-氨基-1,2,4-三唑(3-bpat),3,5-(4-吡啶基)-4-氨基-1,2,4-三唑(4-bpat)。然后从这些配体出发,合成了15个Cu(I)和Cd(II)的配合物。并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同时对它们的热和光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据此探讨了次级结构单元在构筑金属有机框架中的表达以及探讨了配体的位置异构和作为第二配体的(拟)卤素类别对配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在此,本论文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配位聚合物的研究背景及进展。举例说明了配位聚合物结构的预设计原理和影响因素;呈现了次级构筑单元在构筑金属有机框架中的应用以及吡啶共轭的氨基三唑配合物的配位化学;同时阐述了d10金属配合物光致发光的原理,最后说明了本论文的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介绍了配体2-bpat、3-bpat和3-bpat的合成以及以3-bpat和4-bpat为主要配体,(类)卤素为第二配体合成的九个亚铜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和性质。这些配合物包括:[Cu2I2(3-bpat)2]n (1)、[Cu3I3(3-bpat)]n (2)、[Cu4I4(3-bpat)2]n (3)、[Cu2(CN)2(3-bpat)]n (4)、[Cu2.5(SCN)(CN)1.5(3-bpat)]n (5)、[Cu3(SCN)3(3-bpat)]n (6)、[Cu3(CN)3(4-bpat)2]n (7)、[Cu2Cl(CN)(4-bpat)]n (8)和[CuS(4-bpat)]n (9)。其中,配合物4为一维结构、配合物1、2、3、6、9为二维,配合物5、7、8为三维。配合物1和3可以共生得到。但在特定温度下可以单独得到1;配合物2和3也可以共生得到,但是3的产率很低;从而证明了:温度在配位聚合物的自组装过程中起到控制作用。配合物4为麻花状的一维链,其中3-bpat为收敛型配位。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只是增加反应时间,则得到三维配合物5。从而说明:4为一动力学有利产物,而5为热力学有利产物。配合物6-9的结构显示了副配体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配合物6为含有SCN-Cu网络的二维聚合物。7为含有一维CN-Cu链的三维结构, 8是含有一维Cu-CN链和氯离子配位的三维结构,而9是一个含有S-Cu链的二维结构。很显然,本章所揭示的反应时间、温度以及阴离子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为配位聚合物设计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第三章介绍了以2-bpat和3-bpat为配体的六个Cd(II)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其中[Cd(2-abpt)2Cl2]n (10)为单核配合物;而[Cd2(2-abpt)2Cl4] (11)和[Cd2(2-abpt)2Cl4·CH3CN] (12)为溶剂分子区别的假性超分子双核异构配合物。比较11和12的制备过程,可见溶剂对配合物的组装具有导向作用;配合物[Cd3(2-abpt)Cl6]n (13)和[Cd2(2-bpt)(CN)2(SCN)]n (14)均为二维结构,13制备方法与11相同,只是加入了CuCl2为第二金属源。它们的结构差异说明:非配位金属离子的存在对配合物结构也产生影响。更有甚者,14的结构揭示了一个氨基三唑的还原和SCN-的氧化。从而说明了反应条件通过促使反应物的反应,进而影响配合物的自组装。[Cd2(3-abpt)Cl4]n(15)是三维结构,与配合物13形成比较,说明配体几何对称性对配位聚合物结构的影响。这些配合物,除了14外,都在433nm左右有一个发射峰,该峰的位置与配体的发射相似,所以将这些配合物的发射归结于配体为中心的π-π*和n-π*跃迁。第四章依据配合物1-15的结构以及性质研究结果,对论文工作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