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能谱CT在食管癌及其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CT平扫发现食管癌患者,行宝石能谱CT增强扫描,通过术后病理将数据分为转移性淋巴结组,非转移性淋巴结组以及食管癌组,利用能谱后处理软件做出食管癌原发病变及淋巴结动脉期及静脉期的碘浓度(IC),水浓度(WC),有效原子序数(Eff-Z),40-140kev间能谱曲线斜率(K),并分别测出转移性淋巴结及非转移性淋巴结各单能量CT值。用SPSS21.0软件对各组数据之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绘制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各单能量C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在能量值为70kev下(Z=-4.243)两者之间的差异最大,静脉期在能量值为40kev下(Z=-3.061)两者之间的差异最大。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3组之间两两比较,转移性淋巴结组和非转移性淋巴结组间的Eff-Z、IC、K值两两比较存在差异(P<0.05)。而食管癌组与转移性淋巴结组、食管癌组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3组之间WC值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以动脉期CT70kev>60.90时,诊断转移性淋巴结排除非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为76%、特异度为74%。以静脉期IC>24.25时,诊断转移性淋巴结排除非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为71%、特异度为80%。结论:能谱CT在诊断食管癌及其转移性淋巴结中有一定的价值,为判断淋巴结的来源及性质提供一种新的诊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