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因检测方法学所限,目前有关低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HBV-DNA载量、乙肝表面抗原水平、乙肝e抗原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丫-谷氨酰基转移酶及乙肝五项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甚少。因此本课题对慢乙肝患者的HBV-DNA载量进行精确的测定,结合上述血清标志物进行分析,探讨在低浓度病毒载量下,各血清标志物呈现出的特点。为预防和治疗低病毒载量的患者提供相关的基础数据。方法随机收集2014年7月-2015年2月间日常门诊、住院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低浓度HBV-DNA血清标本(20<DNA<100 copies/ml)112例,另收集47例高浓度HBV-DNA血清标本(DNA>1 × 107copies/ml)。运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系统定量检测HBsAg、HBeAg,利用超敏PCR实时荧光检测技术检测HBV-DNA。利用全自动生化仪在相关波长和条件下,检测ALT和GGT。首先分析低浓度病毒载量下慢性乙肝患者的基本特征,接着对高浓度乙肝病毒载量组与低浓度乙肝病毒载量标本中的HBsAg浓度与HBeAg浓度,ALT浓度与GGT浓度和异常率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对低浓度乙肝病毒拷贝下,HBsAg与HBV-DNA,HBeAg与HBV-DNA, HBsAg与HBeAg,ALT浓度与HBV-DNA,GGT浓度与HBV-DNA分别做相关性分析;最后对低浓度乙肝病毒拷贝下HBeAg的浓度分布以及乙肝五项特点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样本数据用四分位数表示,两组样本间的中位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两样本浓度异常率比较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多组样本间中位数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低浓度病毒载量下,男性患者最多占83%。在年龄组上,21岁~40岁组患者最多为62例,占55.4%。2.对高浓度乙肝病毒载量与低浓度乙肝病毒载量标本中的HBsAg浓度与HBeAg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中的HBsAg浓度与HBeAg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77,P<0.001),(Z=6.549,P<0.001)。3.对高浓度乙肝病毒载量与低浓度乙肝病毒载量标本中ALT浓度与GGT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中的ALT浓度与GGT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180,P<0.001),(Z=3.703,P<0.001)。两组ALT浓度与GGT浓度异常率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01),(χ2=11.18,P<0.05)。4.在低浓度乙肝病毒拷贝水平下,对HBsAg与HBV-DNA, HBeAg与HBV-DNA, HBsAg与HBeAg分别做相关性分析,HBsAg浓度与HBeAg浓度呈正相关(P<0.001,rs=0.457),但是HBsAg、HBeAg浓度与HBV-DNA检测结果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5.对低浓度乙肝病毒载量组中的ALT浓度与HBV-DNA,GGT浓度与HBV-DNA分别做相关性分析,研究显示,ALT与HBV-DNA,GGT与HBV-DNA均无相关性(P>0.05)。6.在低浓度乙肝病毒载量下,HBeAg的浓度分布以0~组占的百分数最多,达64.28%,100-组占的百分数最少,仅为2.68%。不同浓度HBeAg组的HBV-DNA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在低浓度DNA拷贝下,以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模式最为常见,以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模式次之,以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模式的DNA中位数值最高,但各模式间HBV-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更敏感的方法检测HBVDNA有助于更好的了解低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毒复制情况。在低浓度病毒拷贝下,病毒呈低水平复制;HBsAg、HBeAg、 ALT、GGT与DNA拷贝数均无相关关系,呈现独特的血清学模式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