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深度学习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ywby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能够快速有效地学习已然成为了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技能,深度学习是学习者期望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的最佳状态,探究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能够为学习者达到深度学习提供有效依据。另一方面,全球出现“人工智能热”,众多领域实现了智能化方向的转变,我国高度重视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培养,并陆续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目前对于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模式的建构,同时对于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材的开发、教学资源的设计研究也比比皆是,但针对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的研究微乎其微,更没有渗透到深度学习领域。因此,本文将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聚焦到小学人工智能这门课程,旨在探究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小学生在人工智能课程中达到深度学习提出对策,从而提高小学人工智能课堂的教学质量。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概括出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深度学习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深度学习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参考成熟量表,编制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深度学习水平及影响因素问卷。其次,对问卷进行预实验,根据预实验结果对问卷进行一系列的修改与调整后,确立正式问卷。然后开展大规模的调查,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使用AMOS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最后从实际出发,对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8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以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中的一节内容为例设计了教学案例,期望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价值。根据调查与分析,本研究所得结论具体如下:(1)在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中,性别、年级对深度学习没有显著影响,而学生学习编程的年限对深度学习有显著影响;(2)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学习动机、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对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深度学习有显著影响;(3)外界环境因素:教师引导、同伴支持、学校氛围、教学设计对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深度学习有显著影响;(4)个体因素在环境因素和深度学习间起中介作用,环境通过影响个体从而间接影响深度学习。
其他文献
时空作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时空观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这亦是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其“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中,要求学生“了解历史时序”和“识别历史地图”,同时在2017年版的高中历史课标中也将时空观念作为核心素养确定下来。历史教育界掀起了对时空观念的研究热潮,由此可以看出历史时空观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当前,初中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经千年亘古不变的优秀文化精粹。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书法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从前。现如今,虽然很多学校在课表上安排了书法课,却并未将这项教学活动落到实处。语文学科与文字书写的接触最为密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也将“书法”和“语文”紧密结合,研究“书法”并将其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是作为语文教师肩负的重要任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历史教育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各国都在不断推进历史教育改革以更好地迎接时代挑战。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接受历史知识的主要途经。不同国家的历史教科书会采用不同的方式书写同一历史事件,反映出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理念等的差异。本文选取我国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和英国霍得(HODDER)版《理解现代史》(Understanding t
在以“歌咏课”“唱歌课”为实质的“科学(分工)化”音乐教育传入并实施了近百年的当今,越来越多的“斜杠青年”们开始解锁多种与自身行业相关或不相关的技能来提升自己在职场的竞争力。这种现象的背后,实则反映了当今社会对于急需复合型人才的现实要求,同时,也可从这种社会大趋势中预见未来学校教育应该培养的人才规格与方向。在学校美育的各类课程内容中,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以其突出的综合性、丰富性、包容性、审美性与之不
利用大自然、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进行乐器的探究与制作,将所开发自制乐器课程带进初中的音乐课堂,不仅能提高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意识和学生的探究性自主学习,还能丰富初中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在初一年级开展所开发的五个自制乐器课程,在教学活动中观察、记录、研究,以探讨所开发的自制乐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实施的可行性。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四川省成都市华西中学初一年级10个班的学生,
2017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计算思维被列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成为了我国中小学生需要培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响应教育部对学生计算思维发展的要求,在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就应重视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思维成为了信息技术学科重点关注的问题。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相关的智能化世界,而智能化的基础就是编程,Scratch作为图形化编
本文针对当前小学高段阅读教学缺乏互动、互动效率不高等问题,结合新课标和新教材,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有效互动的理论认识,分析了当前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的互动成因,构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阈下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互动的具体策略,以提升小学高段阅读教学的互动质量。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将文章分四章对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
深度教学理论是由国外的深度学习理论衍伸而来,我国教育研究者结合本国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致力于探索深度教学的理论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性发展的研究。深度教学的对立面是浅层教学,传统的知识教学只把重心放在语言符号的浅层理解,深度教学则认为,知识是具有内在结构的,不能简单地认定为只是语言文字的静态呈现,相应的课程教学也具有对应的内在的层次,而最后实现的教育功能,也不仅限于功利性目的。学习者要实现全面发展,就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指出:目前我国乡村教师队伍仍然存在着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通过调查发现,H县乡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存在队伍不稳定、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依据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从专业学养、专业教养、专业情意等方面考量,首先从教师的自身建设出发,兼顾乡村初中历史教师群体中不
当前,小学文学作品阅读概括能力的培养,存在着学生概括能力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发展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持续提升。本文运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结合儿童概括心理、文学作品构成论,初步构建了小学生概括能力培养的理论认知,从设计、实施、保障三个层面,形成小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策略。本文分四个部分论述小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第一章为绪论,含研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