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包衣脂肪酶催化合成蔗糖-6-乙酯的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da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蔗糖-6-乙酯是原酸酯法合成三氯蔗糖的重要中间体。利用酶催化转酯化反应具有催化效率高,区域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因此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是以假丝酵母脂肪酶为催化剂,对催化合成蔗糖-6-乙酯的反应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用包衣剂对酶进行修饰和改变反应介质等方法,提高转酯化反应的酯化率和区域选择性。首先,探索了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在水-有机两相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合成蔗糖-6-乙酯的反应。在两相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会形成胶束溶液,我们发现加入的最适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脂肪酶在胶束体系中催化合成蔗糖-6-乙酯比在两相体系中酯化率提高了 20%左右,区域选择性也有所提高。同时优化了反应条件。在最优反应条件下,所得蔗糖乙酯的酯化率为70.2%,6位选择性为54.0%。其次,对脂肪酶先用表面活性剂进行包衣修饰,再用溶胶凝胶固定化。将溶胶凝胶固定化表面活性剂包衣酶用于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合成蔗糖-6-乙酯。我们选取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作为包衣剂,对凝胶前体用甘油进行了改性,探索了包衣修饰和凝胶固定化酶过程中的工艺,优化了反应条件。结果发现,相比于游离酶,固定化的包衣脂肪酶在反应体系中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催化反应所得到的酯化率提高了 10倍,达到73.9%,区域选择性则达到了 96.2%。固定化包衣酶重复利用5次后,仍然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最后考察了在微水相中利用溶胶凝胶固定化表面活性剂包衣酶催化合成蔗糖-6-乙酯。研究了三种反应介质:1)叔戊醇与二甲基亚砜混合溶剂的微水相介质,2)叔戊醇微水相介质,3)仲丁醇微水相介质。我们发现相比于纯有机相,在微水相中蔗糖溶解的量大大增加了,固定化包衣酶的催化活性也有所增加,这使得该体系更适合工业化应用。
其他文献
淋雨漏水的问题是汽车制造过程中总装的一个常见且困难的问题,淋雨漏水问题涉及车身件、内饰件、外饰件、电器件、标准件以及各种堵件,冲压工艺、焊接工艺以及总装工艺都对对
多年来,信息素养教育已然从初步的概念提出发展至大规模线上和线下教育实施的阶段。经过不断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内在涵义与外在延展更加的丰富,学者们对信息素养的探究也愈发深入。从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信息素养标准框架的发展到信息素养评价方法的研究,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内容也更加完善。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在做好资源建设保障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了长期维护良好用户关系的重要性。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信息寻租问题,随着我国信息公开制度的逐步实施会越来越凸显。本文通过分析信息寻租及查处中政府部门、出资者与纪检监察部门三方的利益关系,得出政府信息公开
设计了一种自动更换滤芯装置,它涉及大气监测环保仪器研发领域。其待测气体入口顶部通过导柱设置有移动横梁,移动横梁上设置有待测气体入口,移动横梁一侧设置有工作盘驱动电
通过研究冶炼及加工工艺,进行了NS334合金的试制。实践证明,所采用的冶炼及冷热加工工艺是可行的。该合金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NS334合金试制成功,
公安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积累了海量数据,种类不断丰富、结构不断异化、总量不断增长,公安大数据体系已见雏形。S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建设了警务云计算中心,实现了IT基础资源的整合共享,为大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提供了基础条件。与此同时,数据质量不高、标准规范不足、共享应用不够、专业应用不深等问题已全面显现,迫切需要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应对数据资源海量化、异构化及应用需求多样化,复杂化等带来的
近年来,因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很多国家都积极采取措施以应对其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的清洁动力能源,受到了全球科研单位的高度重视,但较高的
作为我国四大秧歌之一,陕北秧歌历史悠久,从其原始形态的商周傩仪历经唐宋明清至民国时代,陕北秧歌逐渐走向成熟。延安文艺时期的新秧歌运动为陕北秧歌注入了新的革命文化,当下又出现新兴民俗秧歌。陕北秧歌的空间分布主要在榆林市和延安市所辖区域。秧歌活动较为集中,内容较为丰富。论文通过田野调查和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分析,认为陕北秧歌的演变,现代特征的形成和地域、民俗都有密切联系,从高亢明快的曲调节奏、花哨轻巧的舞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方法对国外医院管理方面的研究进行评价,为国内医院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Scopus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获取国外医院管理相关的研究,检索时
舟山是中国第一大群岛,中国海岸线的中心,重要军事要塞。由于舟山所处的独特区位优势,明清以来一直为西方殖民者所觊觎,在此国际背景下,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国政府也多次遣使来华,迫切为英国商品打开中国市场,而舟山无疑可以成为英国进出口货物的最佳集散地,但英国的无理要求遭到了清政府的严词拒绝后,英国决定以武力打开中国市场。本文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节点,考察英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对舟山的觊觎和侵占历程,从而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