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体系流变及封堵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地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体系的流变性能、封堵性能,并首次利用毛细管实验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体系在孔道中的流动特性。考察了颗粒的形态、大小对封堵调剖的影响,以及颗粒和孔道的匹配与封堵调剖的关系,为深部调剖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用HAAKERS600型流变仪测定了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体系的流变性质。结果表明,聚合物凝胶颗粒体系的表观粘度和弹性随溶胀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当溶胀时间为10-15天左右时达到最大值。离子强度对聚合物凝胶颗粒体系的流变有显著的影响。当分散介质为去离子水时,凝胶颗粒更容易溶胀,相互作用较强,可形成较强的结构强度,具有较高的粘度、弹性、显著的假塑性和明显的触变性。当分散介质为模拟水时,凝胶颗粒溶胀速度减慢,其触变性减弱,负触变性增强,具有明显的颗粒分散体系的特点。 用光学显微镜观测和激光粒度仪对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的直径和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在水中溶胀的过程中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十天之前溶胀较快,十天之后粒径基本保持不变。溶胀后的颗粒大小是溶胀前的几倍至十几倍。 利用过膜实验和毛细管实验考察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体系的封堵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凝胶颗粒的固体特性较明显,对纤维素膜的堵塞性能较差。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HPAM体系在毛细管内流动过程中,只有聚合物凝胶颗粒的直径与毛细管直径在一定的比例时,才会产生堵塞现象。在本实验条件下毛细管发生堵塞时聚合物凝胶颗粒直径与毛细管直径比例为0.76。溶胀10-15天的聚合物凝胶颗粒体系的流动阻力最大,封堵效果最好,有堵塞和突破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颗粒此时的变形能力和强度实现了较好的匹配。
其他文献
气固并流下行循环流化床(下行床)作为一种新型的超短接触反应器,近年来在石油催化裂化、煤粉和生物质的热解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重视。为实现煤炭的高效综合利用,中
烷基酚(Alkylphenols,APs)是一类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能够干扰生物体内激素的合成、输送、转化和降解等过程从而影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功能,具有毒性、生物累积性
学位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几大来源之一。2009年起菜籽油就占我国油料作物产油的57%,但是国内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却不到40%,而
NO在植物生长发育、抗胁迫及抵御病原菌入侵等植物生理的各个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拟南芥硝酸还原酶的氨基酸序列在NCBI上比对得到水稻中的两个硝酸还原酶基因,AK102363(OsNRl)和AK102178(OsNR2)将其克隆并系统分析了水稻中这两个可能的硝酸还原酶基因在多种非生物胁迫和重力刺激处理下的表达变化。盐胁迫处理下,两基因均下调表达,OsNR1在100mmol/L的NaCl处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