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原位转化技术逐渐使油页岩资源大规模开采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选取了民和、准噶尔、黄县、梅河盆地的油页岩和煤在常压快速升温背景下,进行不同类型有机质热演化及生成产物研究,同时运用民和盆地油页岩揭示加热时间对有机质演化和生烃产物的影响,对不同类型油页岩原位开采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基于不同有机质类型和不同加热时间的样品加热产物表明,在加热初期I-II阶段(室温-300℃)主要产物为水和少量的气体;加热中期III-VI阶段(300℃-475℃)的产物为油和气;在加热后期VII-VIII阶段(475℃-520℃)只有少量的气体排出,但最终加热后的样品中还残留大量的碳,有机质的油气转化率在50%左右。在加热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油页岩和煤的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其中不同类型的油页岩在加温过程中有机质丰度均逐渐降低的,而煤恰好相反,并在II加温阶段变化最大;煤与油页岩随着加热温度的增加,藻类体等有机显微组分的荧光性逐渐消失,有机质生烃潜力逐渐减少,并在主要生油气阶段减少程度最大;在开放系统快速升温背景下,初期加热导致有机质基本处于未熟-低熟阶段,中期加热阶段有机质处于成熟阶段,而在加热后期有机质则处于高熟-过熟阶段。不同加热时间的样品总体呈现出相似的趋势,基本可以表明在快速升温过程中,温度是影响排烃的关键因素。通过绘制有机质类型、有机质生排烃等判别图,表明民和油页岩主要含I型干酪根,黄县、准噶尔和梅河油页岩主要含II型干酪根,梅河的煤样品主要含III型干酪,生油能力依次减弱,300℃加热温度促进有机质进入生油窗,并在440-475℃左右达到最大排烃阶段,不同有机质类型排出的油气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别,加热时间的增加导致生烃高峰期向低温度区迁移,但是减少幅度不大。以民和的油页岩和梅河煤升温过程中的产物和有机质热演化趋势为实例,建立了开放体系快速升温背景下油页岩和煤的生烃模式图,从而丰富烃源岩生烃理论,将对油页岩的原位转化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