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仍然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又繁重,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而又庞大的群体,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农民工具有职业身份特殊、流动性强、文化素质较低、地位处于弱势的典型特征,由于体制及自身条件等多个方面的限制,农民工大多在建筑行业、采矿行业、冶金行业、纺织行业等工作,这些行业总体上具有“强、差、危”三个典型的特征: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危险性较大,使得农民工容易造成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再加上目前缺乏比较完备的风险分担机制,农民工已经成为了毋庸质疑的高风险群体。有关调查显示,在发生工伤事故的人群中,有九成以上的工伤者是农民工。然而,目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社会对农民工的保障并不乐观,工伤保险方面尤为突出,实施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由此可见,农民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弱势群体,农民工的工伤保险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工伤权益,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我国的“三农”问题能否尽快得到解决,更关系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能否尽快完成,意义重大自不待言。本论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江西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进行研究,期望能为完善江西及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尽一点绵薄之力。本论文以江西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为研究主题,以南昌县小蓝经济开发区为样本采集地探求江西农民工工伤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阐述了各学者关于对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困境、原因、出路的分析,并对其进行梳理与总结;其次,以南昌县小蓝经济开发区为样本采集地,了解目前农民工在享受农民工工伤保险方面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次,通过研究政府与企业的行为博弈,研究目前农民工工伤保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对广东、江苏、安徽两省一市的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立法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当前江西省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运行中所反映出的各种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在最后一部分提出了如何完善江西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一些政策措施及建议,提出了构建一个“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工会运作、农民工参与、多方配合”的和谐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