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地下交通枢纽热湿环境与热舒适分析 ——以西安北站和地铁二号线为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an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日益加剧的城镇化建设使得一些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对地下建筑的开发建设也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因此人们对于地下建筑的热湿变化机理的研究和热舒适研究也日趋重视。另外在现有的地铁热舒适研究中,由于地铁与地面建筑使用特性不同,其作为“过渡空间”的存在使得相关热舒适研究较少,特别是在寒冷地区,由于地铁建设相对于其他地区较晚,会存在缺乏相关数据用于地铁参考设计,还存在着研究方法不当以及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本文选取西安北站位于地下的部分建筑,从2020年12月24日到2021年1月7日为期15天采集其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数据,研究寒冷地区地下交通枢纽热湿环境随室外变化的规律。分析地下建筑湿源并给出相应的防潮措施,针对地下建筑较地上建筑多湿得特点,从控制策略上分析常规空调系统和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优缺点。区别于已有的研究,着重研究了过渡季地铁热舒适。选取西安市地铁2号线,从2020年10月15日到2020年11月12日,将动态主观问卷调查和现场实测相结合,分析所得数据用于探究地铁车站不同位置热环境变化规律,并由热感觉投票平均值和所对应空气温度区间计算车站热中性温度。最后通过引入美国ASHRAE制定的相对热指标RWI,研究其在我国寒冷地区过渡季地铁热舒适研究的适应性,并对误差做出修正。主要结论如下:(1)地下交通枢纽内部温度和湿度与室外温度和湿度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但地下交通枢纽内部温度高于室外且波动幅度小于室外,温度变化滞后明显。在应对地下交通枢纽普遍湿度偏大时,从降低建筑能耗和提高空气品质的角度出发,应“以防为主,以除为辅”,在控制策略上可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2)在过渡季,西安地铁车站乘客整体上感觉偏热,乘客整体热舒适满意百分比为56%,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热舒适的。(3)相对热指标RWI在热舒适研究中存在偏差,应结合实测数据予以修正。综上所述,研究了地下建筑温湿度变化规律和热湿形成机理,在地下交通枢纽设计中追求低能耗建筑、高品质空气时,可考虑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在地下车站热舒适研究中,重点研究了寒冷地区过渡季地铁热舒适性,进而弥补了寒冷地区过渡季热舒适研究的稀缺,也为日后地铁车站空调设计和热舒适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大型桥梁工程建造不断向海洋及深水区域延伸,深水桩基础也正朝向大直径化发展,然而恶劣的海洋深水环境、复杂地质条件、特殊装备及特殊工艺给深水大直径桩基础的建造施工带来巨大挑战。介于深水大直径钻孔桩施工风险事故频发以及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通过系统的研究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建立深水大直径钻孔桩的施工风险评估与控制体系已势在必行。本文研究依托于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桩基建造项目,其最大施工水深为60米,
关中平原是我国古丝路起始的一个核心区域,培育和发展关中平原的城市群,对于全面纵深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的积极作用。在关中平原城市群和“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体系既是基础,也是根本保障。因此,本研究应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关中平原城市群陆路交通运输网络的建模、特征问题,应用数学优化模型分析陆路货运网络运输问题,以提高关中平原城市群陆路交通运输网络的质量和效率,支撑“一带一
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和能量密度高等特点,在大型储能领域显示巨大优势,然而锌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仍存在枝晶生长、缓慢腐蚀及钝化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电池发生短路或胀气引发安全事故。此外,锰氧化物正极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存在相转变和锰溶解。因此,改善电极/电解液界面对提升电池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通过正极材料表面改性,电解液中加入不同类型的添加剂来改善电极/电解质界面稳定性,进而提升水系锌
SiCp/Al复合材料作为一种结构材料,在外加载荷作用下易发生变形损伤甚至断裂。因此,为了了解其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行为,本文对SiCp/Al复合材料的不同拉应力状态的损伤进行探究。首先通过拉伸试验获得不同损伤程度的试样;采用组织分析和纳米压痕测试表征复合材料在轧制方向、轧制法向和轧制横向上的微观结构以及在轧制法向的力学性能损伤参数,以明确微观组元和力学性能损伤的规律。基于试验结果,结合三维有限元模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全球互联网的全面普及,海量数据也随之产生,怎样很好地管理和可靠地存储海量数据成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践生产发现,分布式存储技术是目前用于海量数据存储的最有效方法。但是存储海量数据的系统规模往往十分庞大,因为设备、磁盘故障等现象引发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中节点失效也是十分常见的。为此,如何高效可靠地修复存储系统中的故障节点成为了研究重点。目前最常见的方法是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引
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泥颗粒团聚现象,造成其微观不均匀,严重影响着混凝土质量的提高。为了解决混凝土搅拌微观不均匀性问题,现采用新的搅拌工艺——水泥净浆中高速搅拌技术,先将水泥和水在较高速度下搅拌成浆体,避免或减少水泥团粒的形成,以利于净浆浆液微观均匀性的提升,保证了骨料加入后的混凝土拌和物的微观均匀性,最终提高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在对水泥净浆搅拌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以提高搅拌均匀性为目的,设计了中高速净浆搅
CFRP材料由于自身优异的性能,在桥梁工程领域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CFRP材料加固混凝土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而对CFRP材料加固钢结构,尤其是对其加固钢管柱的受压性能、稳定性改善方面的研究尚存在不足,并且至今国内尚未形成相对完善的包含CFRP材料粘贴加固方式在内的钢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故本文以钢桥中应用广泛的圆钢管柱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CFRP布加固圆钢管柱受压杆件
在道路工程领域,SBS改性沥青因其优异的高低温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高等级路面。然而,由于受热、光、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SBS改性沥青在混合料的制备及使用过程中易发生老化现象,致使其使用性能大幅下降。如何提高SBS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已成为目前改性沥青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本文基于纳米材料性能特点和复合材料理论,利用氧化石墨烯(GO)纳米材料对SBS聚合物进行修饰,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GO/SBS
矮塔斜拉桥是一种以主塔、主梁与斜拉索为主要受力构件的组合体系桥梁结构,其具有塔矮、梁刚、索集中的突出特点。外倾式矮塔斜拉桥主塔为向外倾斜的造型,利用倾斜塔柱自重在塔梁结合处产生的弯矩,来抵消斜拉索水平分力对上塔柱根部的影响。但外倾式矮塔斜拉桥在斜拉索挂索张拉前,塔柱根部的混凝土易产生拉应力,对全桥整体受力不利。其次,矮塔斜拉桥主梁刚度较大且设有斜拉索,依据此特点提出能够缩短有索区节段施工周期、创造
近年来,实现智能化与网联化两个技术层面升级的新一代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能为城市道路提供更环保、更安全以及更为智能的驾驶方式,更重要的是能够针对现有交通弊端从非传统角度给出更为综合的解决方案。轨迹跟踪控制是智能网联汽车从感知到实现道路运行的整个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本文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针对高速公路出口的智能网联汽车换道轨迹跟踪控制问题展开研究。为此,本文通过采集高速公路出口车辆自然驾驶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