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州沿运灌区位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上,以运河水作为灌溉主要水源。灌区用水计划总体上是考虑多年平均情况,但水稻灌溉用水量与降雨蒸发密切相关,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年际变化较大,故灌区年用水计划与水稻灌溉用水存在较大的矛盾;水稻年内灌溉用水量变化也很大,由于调水工程的特性,不可能按照水稻实际灌溉用水量进行年内水量分配,故灌区的需水与用水计划之间也存在一些矛盾。灌区里下河地区水位较低,有相当一部分面积在▽2.5m以下,通过江都站抽江水至8.5m再放到2.5m,水资源和电能严重浪费。本文对扬州沿运灌区灌溉用水优化配置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为科学调整水源及最大程度优化灌区灌溉用水计划提供参考,以确保南水北调的正常输水及扬州沿运灌区的正常需水。以水稻净灌溉用水量的变化特性以及灌溉面积变化对灌溉用水量的影响为主,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α值法”计算水稻逐日需水量,利用水稻灌溉定额计算模型计算水稻的灌溉定额,与现状年试验测定数据对比,以单一变量调整模型参数并确定,计算历年水稻灌溉定额,确定干旱年水稻灌溉定额为569.26m3/亩。(2)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降雨蒸发年际变化及其与水稻净灌溉用水量的变化特性,确定1966~2016年,扬州沿运灌区不同时段降雨量均呈微弱下降趋势,年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水稻净灌溉用水量年际变化呈微弱上升趋势。认为生育期降雨、蒸发是水稻净灌溉用水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且降雨与净灌溉用水量呈负相关关系,蒸发与之呈正相关关系,根据二者可有效预测水稻净灌溉用水量年际变化趋势。(3)利用不同位置削减相同灌溉面积的水稻灌溉用水量计算模型,分析确定灌溉面积削减位置距离与灌溉用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灌区尾部削减灌溉面积的灌溉用水量计算模型,为扬州沿运灌区里下河地区部分灌溉面积进行水源调整提供参考。(4)对地面高程在▽2.5m以下的原由江都站抽水供给的灌区尾部灌溉面积进行调整。以干旱年为代表年,利用灌区尾部削减灌溉面积的灌溉用水量计算模型模拟分析水源调整工程实施前后典型干渠范围内灌溉用水量、泵站耗能及抽水费用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