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时代,新媒体异军突起,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对传统媒体造成了极大冲击。随着社交化媒体影响力的扩大和网民数量的激增,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一起成为公民获取新闻的重要来源,不断挑战传统专业媒体的话语权。微博颠覆了传统的新闻表达方式,从“以事件为核心”的传播思想转变为“以看点为中心”。用户使用微信媒体功能的动机为信息获取、社会交往和功能性体验,许多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推送、接收和受众反馈等重要环节都尝试最大限度地发挥微信的传播优势。本文通过对“央视新闻”的官方微博和微信进行个案研究,通过随机抽样获得研究样本,再对样本的内容进行“量”的统计和“质”的分析。试图运用一组组数字来解读“央视新闻”微新闻传播活动的价值选择,在此基础上对“双微”的传播特点做进一步理论分析,进而对媒体行业在运用“双微”进行新闻传播实践时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借鉴。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我国网民中的网络新闻使用率达到82.0%,其中手机网络新闻使用率为77.7%,微博和微信的用户大半在移动终端,年龄多集中在17到35岁之间。通过对样本微博和微信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央视新闻”的官方双微新闻都重视视觉传播形式,题材以社会新闻为主,兼顾娱乐和服务。但鉴于微博和微信的传播特点不同,央视新闻双微的传播策略各有侧重:在新闻推送上,微博注重时效性、趣味性和话题性,微信注重接近性、深度性和重要性;在新闻标题的拟定上,微博标题大多一目了然,微信标题多悬念疑问。基于以上的研究,本文对央视新闻双微的传播效应进行分析。央视新闻双微的受众有所不同,影响力指数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微新闻传播的态度表达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同题材的新闻信息各有其价值性,但也存在一些价值偏向误差。央视新闻的官方微博账号表现出“意见广场上无‘意见’”,忽视内容质量,社会新闻缺乏深度,多角度评论性内容不足,“非新闻”信息占比过大,忽视国家级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职责;央视新闻的微信公众号存在“本末倒置”的传播失策,过分注重新闻标题的悬念技巧。本研究认为,央视新闻官方双微应注重新闻议题的选择和深度报道,体现媒体的专业性,有效利用双微的传播特点,避免被纳入“标题党”。同时,在移动化和碎片化的移动时代,“短平快”仍是网络新闻的基础属性,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激烈的用户争夺和用户留存压力将促使网络新闻更加重视内容质量和个性化精准推荐。未来,网络新闻资讯市场将朝着“资深编辑”+“智能算法”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优质内容引导用户沉淀,智能技术实现精准个性化推荐,满足用户“千人千面”的新闻资讯需求将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