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qi200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划。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各地区经济的新增长点,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增长缓慢、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区域间发展差距明显等问题。因此,新时代下如何依据中国文化产业空间结构特征,制定相应的文化产业发展方案,因地制宜地规划与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源泉便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文化产业空间结构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文化产业空间结构分析框架,深入研究中国文化产业空间结构特征与动态规律、演化机理、影响因素、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等问题,研究内容及结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从文化产业的定义与特征出发,界定文化产业空间结构的内涵,对文化产业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及类型、演化的理论机制等进行理论研究,为文化产业空间结构分析建立理论平台。研究认为文化产业空间结构的本质是文化产业活动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投影,是其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的体现;非均质演化机制、点—轴—网络发展、生态适应原理、空间组织等理论是其演化的理论机制。第二,构建文化产业空间结构差异测度指标体系,采用产业地理集中指标和空间相关系数测算中国文化产业空间结构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分析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文化产业集聚度整体有下降趋势,公益性行业下降明显,经营性行业集聚度提升不高,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差异明显。本文认为,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市场要素的整合,提高文化产业集聚优势,从而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因此提出了通过文化建设的国际化,优化文化产业市场的资源配置;通过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加入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通过在省域建成一批综合实力和示范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重点单位等空间集聚发展策略,提升文化行业竞争力。第三,基于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建立31个省份的空间关联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文化产业空间结构的动态趋势及演化机理,研究表明,文化产业空间结构的演化呈现了“中心—外围”的模式。通过以文化产业发展的关联网络矩阵为代理因变量的QAP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差异、地理邻接矩阵、城镇居民人均娱乐消费差异在2012年和2015年都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关联性产生了显著影响,经济基础差异、政府政策差异、文化产业人均营业收入差异、文化产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差异的影响不显著。通过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文化产业比重的差异矩阵为代理因变量的QAP分析发现:仅有人力资本差异、经济基础差异和文化产业人均营业收入差异对文化产业空间结构差异产生稳定的显著性影响。因此,提出了积极促进文化消费需求,升级文化消费结构,实现文化消费向多层次、多样化转变;统筹规划,加强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和竞争机制,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强化文化产业集聚在文化产业空间结构中的联动功能,推动文化产业集聚网络的关联发展和结构优化,提升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政策和措施效果;消除行政壁垒,通过制度创新优化文化产业空间结构的政策建议。第四,基于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机制,构建文化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方法对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表明:2014年和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的数值大多处于0.6-0.8之间,正处于初级协调发展(IV)至中级协调发展(III)过程中,目前尚未出现优质协调发展(Ⅰ)、良好协调发展(Ⅱ)的省份。因此,在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上,要从区域协调发展出发,形成文化产业立体化的区域布局结构;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从整体网络出发,积极加强省域间文化产业空间结构关联网络的紧密联系,把握节点省域在网络中的特征以及区域内―小群体‖的特征,进行合理的区域定位,制定差别化、有针对性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战略和对策;在价值增值链中,要将文化产业集聚放到一定范围的空间布局之中,通过文化产业空间结构的演化,找到一个以文化促发展、以低碳促增长的新增长空间。
其他文献
作为沈从文的学生,汪曾祺作品艺术风格深受其师的影响,但由于作家人生经历与艺术视角的不同,二者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差异,对于二者在艺术风格上的相近性的分析,及其细
【案情】$$孙某盗窃李某的B2驾驶证,并将该证作为蓝本向他人提供,伪造了除照片为孙某,姓名、身份证号等其他信息均为李某的B2驾驶证、身份证。后孙某提供伪造的驾驶证、身份证,并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