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增长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年攀升,经济增长率逐渐趋于平稳。然而,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出现极化现象,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不断扩大。传统的经济理论将空间因素排除在外,无法解释中国非均衡增长的经济现象。基于这个背景,本文重点从产业空间集聚的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并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针对性政策。本文首先界定了产业集聚的内涵,分析产业集聚的形成因素,并从规模经济效应、区域网络效应、产品技术创新和学习效应以及人才共享效应四个方面分析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产业集聚通过提升就业率,降低生产成本,吸引资金流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个方面,作用于区域经济增长。随后详细介绍了产业集聚度的测度方法,包括区位熵指数,行业集中度指数,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等。在对以上方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数据的可得性,选择区位熵指数来测度2005-2015年间制造业产业集聚度。分析了中国七个区域产业集聚的变动情况。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包括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选择极差,标准差,泰尔指数来测度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得出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不断减小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以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根据空间自相关检验,LM检验,霍斯曼检验的结果选择空间计量模型对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并提出相关对策,致力于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促进经济增长。分析显示:我国的制造业产业集聚现象主要集中华南和华东地区相关省市,近年来制造业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且逐年上升;东北与华北地区集聚度无明显变化。西南和西北地区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通过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测度,可以得出我国在2005-2015年间区域经济增长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不断缩小。通过泰尔指数对区域内差距以及区域间差距的贡献率测度也可以清楚地看出区域间差距是造成我国七个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缩小七个区域间的经济增长差异是我国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任务。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度,政府扶持,创新水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五个因素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这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基础。因此,在政策制定方面,应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发展路径;同时,加强引导,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并且,推动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着眼教育,提升人力资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