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式治理在中国早已有之,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国家治理建立在官僚制基础上,但在地域广袤、人口众多、民族集聚的特殊国情下,国家治理运行机制存在较大的阻力,危机与失败时有发生。运动式治理机制的出现能够有效解决国家治理中的特殊问题,逐渐演变成政府最常见的一种治理手段。本文以扫黄打非事件专项整治为例,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分析运动式治理的发展和应用效果,针对其中的问题借鉴国外相关治理方法,提出未来运动式治理的改革方向,探索中国运动式治理的改进与转型,以利于树立政府形象、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建构国家权威的目标。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运动式治理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以及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建立本文的研究框架,指出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第二部分:中国运动式治理的理论基础分析。本研究从政治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的视角出发,将治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政策工具理论、威权主义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中国运动式治理的机理阐释。界定运动式治理的定义与内涵,阐述运动式治理的本质内容,分析运动式治理的利弊关系。第四部分:运动式治理的典型案例研究——“扫黄打非”。通过对历年运动式“扫黄打非”的历程进行回顾,梳理运动式“扫黄打非”的治理逻辑和存在问题,并且对运动式“扫黄打非”进行效果评价,分析运动式治理在扫黄打非事件中是如何应用的,应用效果如何。第五部分:运动式“扫黄打非”治理的改革之路。在改进对策上,主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借鉴国外相关治理的成功经验;其次,建立运动式治理常态化的有效机制。第六部分: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本文的研究成果期望能通过运动式“扫黄打非”行动研究,分析运动式治理的运用范围和效果,找到运动式治理未来的转型方向,同时为我国其他地区运动式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经验。本文的研究成果是选择了具有典型代表的事件“扫黄打非”专项整治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并建立运动式“扫黄打非”治理逻辑,提出运动式治理的改革方向。研究价值体现在理论和实际中,理论部分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转型社会的政府治理模式的衔接,另一方面是对社会主义政党本身的统治和治理倾向的研究,现实中为我国其他地区运动式治理提供基本思路和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