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劳动力作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动力,其总量的增长、行业配置、整体素质的高低及利用是否合理,关系着农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关系着党在新世纪头20年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农村劳动力增长的高峰期,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和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将有所递增。农村剩余劳动力如果不能合理转移会妨碍农村经济的发展,严重阻碍我国社会结构调整和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山东省诸城市是工业、农业大市,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曾创造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中小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等闻名全国的经验。多年来,诸城市一直坚持工业立市,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培育起了像福田公司、得利斯公司、诸城外贸公司等闻名全国的工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独特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独特的农村劳动力“链式”转移模式,该模式是对我国各类劳动力转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总起来说就是发挥本地龙头企业作用,通过多环节产业链条联接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本论文在学习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图书馆、学术期刊数据库、INTERNTET实效性信息和国家有关单位的统计年鉴、文件、报告、规划等基础资料,采取面上考察、典型调查与统计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再加上一些定量分析,结合实际调研中的一些案例,对诸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问题、影响因素、具体模式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促进诸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以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有序转移。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研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笔者有如下结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是实现农民增收和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条件与出路;发展壮大工业经济,搞好小城镇建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中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