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斑岩型铜矿自发现以来,一直是重要的铜矿找矿类型之一。中甸岛弧带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普朗斑岩铜矿床是迄今在该成矿带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矿之一。该矿床探明铜内蕴经济资源量92万多吨,预测远景资源量可达300万吨以上,同时有近300吨的金银伴生矿,潜在经济价值400余亿元。本次工作试图从普朗铜矿区地球化学数据出发,对普朗铜矿区的岩体含矿性、成矿特点和原生晕异常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1)相对于中国花岗闪长岩,本区斑岩体强烈富集W、Mo(K≥5);富集Cu、Au、As、Sb、F、V、Na2O(1.2≤K<5);贫化Pb、Zn、Co(K≤0.8);Ag、Cr、Ni、K2O、CaO、SiO2的平均含量与之大体相当(0.8<K<1.2)。相对于研究区非矿化岩体而言,矿化岩体强烈富集Cu、Au、Ag、Mo(K≥5);富集Pb、Zn、W、As、Sb、K2O(1.2≤K<5);亏损V、Cr、Ni、Na2O、CaO(K≤0.8):F、Co、SiO2(0.8<K<1.2)的平均含量与之大体相当。(2)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普朗铜矿是一个以铜矿化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它在成矿期内经历了多次矿化蚀变作用,最终富集形成工业矿体。提取的四个因子分别为:F1:Cu—Au—Ag—Zn—Pb—As,为铜矿化因子,同时伴有Au、Ag、Zn、Pb、As等矿化组分的高度浓集。F2:[Na2O—Cr—CaO]—[K2O],K2O与Na2O、CaO呈显著的消长关系,结合样品分析结果推断,K是带入元素,Na、Ca为带出元素,因此,F2可能代表了钾化蚀变;K的富集很大程度取决于钾长石和绢云母交代钠长石和斜长石。F3:[Ni—Co—V]—[SiO2],二者呈反消长关系,结合样品分析结果推断,在热液蚀变矿化过程中,随着SiO2的带入,Ni、Co、V逐渐带出,因此F3代表了硅化蚀变。F4:W—F—Mo,代表热液W、Mo、F(萤石化)矿化蚀变组合。(3)运用C.B格里戈良的分带指数法进行原生晕分带序列研究,得出0号勘探线剖面的轴向分带序列为:Zn—Ag—Cu—Au—W—Mo。前缘晕和尾晕元素比值(Ag·Zn)D/(Mo·W)D自矿体头部至尾部迅速减小,因此该指标可用于评价深部矿产资源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