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广为流传的一部书籍。它不仅在西方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圣经》汉译的历史过程中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圣经》汉译始于唐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随着基督教在中国的迅速发展,许许多多的圣经版本就应运而生。在众多中译本中,现代中文译本是同时为基督徒和非基督徒而翻译的。在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的指导之下,现代中文译本较其他中译本要通俗易懂,让读者易于接受。与此同时,作为《圣经》的一部分,圣诗也随着《圣经》汉译,传到了中国。本论文根据“功能对等”理论,对现代中文译本中的圣诗翻译进行系统的实例分析。“功能对等”理论是由尤金·奈达于1964年提出,其原名为“动态对等。“功能对等”。这一理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力求目标语对译文读者产生的影响等同于源语言对原文读者产生的影响。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之下,许多圣经中译本应运而生。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现代中文译本。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对现代中文译本中的圣诗进行了细致的个案研究,主要从词汇,句子和篇章的层次对“功能对等”理论在圣诗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证明了“功能对等”理论对圣诗翻译的可行性,认为“功能对等”理论可以作为圣诗翻译的指导原则。同时,本文最后中也指出了“功能对等”理论也并非尽善尽美它也存在不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找到弥补的方法,以译出更好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