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蛭弧菌是体型小、运动极为活泼的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大小小于大部分细菌,可以快速通过细菌滤器。蛭弧菌是通过攻击其他革兰氏阴性菌从而获得自身所需营养,有类似噬菌体的作用。蛭弧菌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可以从不同来源分离,包括植物根际,淡水,土壤和动物胃肠道。本实验从猪场采集样品,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菌,对分离株进行富集,分离。对分离株进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为红色菌体即为革兰氏阴性菌,电镜观察为短杆菌,大小为0.4~0.6μm×0.8~1.0μm,与蛭弧菌大小相符。对被攻击的大肠杆菌进行染色,大肠杆菌形态发生巨大改变,菌体一端膨胀。分离菌株蛭弧菌进行PCR实验,两对引物均成功跑出特异性条带,片段大小基本吻合。将PCR产物送至测序公司测序,测出序列为574bp。片段大小基本吻合。本实验蛭弧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培养基与宿主菌的优化实验,裂解能力检测实验和蛭弧菌简单保存。通过观察膨胀斑的生长情况对LB液体培养基和营养肉汤(NB)液体培养基进行优化选择。LB培养基较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更加适合蛭弧菌的生长。在宿主菌浓度筛选的实验中,让蛭弧菌与不同浓度的宿主菌进行培养后,观察膨胀斑,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宿主菌条件下,蛭弧菌活力更强。说明浓度越高越适合蛭弧菌的生长。蛭弧菌对三种受试宿主菌裂解能力检测:将宿主菌换成巴氏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看是否有膨胀斑的形成,宿主菌是否会膨胀,取膨胀物进行革兰氏染色,并对液体中培养的三种细菌进行计数。在平皿上可看到蛭弧菌对这三种宿主菌均有裂菌能力。从结果来看,在固体培养基上对细菌的有一定的攻击性,在液体培养基里却无法阻挡宿主菌的增殖。从温度,甘油浓度和宿主菌浓度三个方面作正交实验从而考察其稳定性。温度设定为:25℃,4℃,-20℃;甘油浓度为:0,15%,20%;宿主菌为浓度:10~3cfu/mL,10~5cfu/mL,10~7cfu/mL。15%甘油能让蛭弧菌更加稳定,蛭弧菌存活了180 d以上,相比之下低温和较高浓度的宿主菌较有利于蛭弧菌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