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界对高校工学博士能力素质的需求及其培养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博士生教育主要为学术职业做准备,注重对科研能力的训练。但是,由于技术环境变迁、博士生教育规模扩张以及学术劳动力市场容量限度等外部原因,以及博士生个体主观入学动机、就业偏好变化等内部原因,各国博士毕业生尤其是工学博士就业,出现了向非学术界流动的趋势。面对这一现象,本研究以进入产业界就业的高校工学博士为主要研究对象,辅以部分企业雇主。提出以下研究问题:工学博士进入产业界后的工作内容和特征如何?产业界对工学博士的能力素质有何需求?高校在工学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对上述各项能力素质的重视程度如何?产业界的需求与高校的培养之间的匹配差距表现在哪些方面?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通过采用历史与文献研究,对博士生教育及其职业面向的历史过程进行梳理,初步把握博士生教育与其对应的职业之间的嬗变过程及发展趋势。对各个国家博士就业多元化的趋势、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便于更好地认识多元职业环境及产业界就业背景;利用问卷调查与质性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法,对368位产业界就职的工学博士进行问卷调查,对50位产业界就职的工学博士及18位企业雇主进行访谈,就产业界对工学博士能力素质的需求进行剖析;选取了2013年国家对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进行文本分析,27所高校培养目标进行内容分析,并结合问卷调查与访谈对受访工学博士所在院系的培养过程进行回溯评价,从而,对高校工学博士生培养的现状进行探究;最终,在分析产业界需求以及高校培养的基础上,了解两者之间的匹配差距,并就工学博士培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进而提出了相关高校工学博士生培养的优化策略。由上述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界看重工学博士的专业知识、方法与技能,更强调辅以可迁移能力以提升工作成效,尤其是沟通、表达与交际能力。高校的培养遵守传统学术逻辑,更强调对专业知识、理论及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对工学博士可迁移能力的培养则不足。通过工学博士能力素质匹配差距这一现象,发现当前高校的培养目标的适切性以及培养质量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进而概括出当前高校对工学博士生培养的问题:第一,对工学博士生入学动机的把握与了解不够全面。博士生已不再仅仅是出于“对科研的热爱”而攻读博士,而是存在多样化的入学动机。第二,对工学博士生就业偏好的认识与重视不够。博士生就业偏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多数博士生的就业偏好在就读过程中逐渐发生变化;第三,对工学博士生可迁移能力的培养与准备不足。传统的博士生教育强调培养博士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面对就业多元化的趋势,外界对博士生的可迁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四,对工学博士生培养目标及环节的调整与修定不够及时。我国博士生培养目标较为泛化,对科研能力的规定尤为详细和突出,而对社会所需的其他能力素质的要求及调整则稍显滞后。针对高校工学博士生培养的问题,对博士生教育的本质及其价值意蕴进行审思,在此基础上,结合多重制度逻辑理论,从政府、市场以及高校三个维度提出了针对高校工学博士生培养的优化策略。政府层面:发挥主导与调控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体系建设,适时调整培养要求以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对应与平衡;市场层面:实现融通与对接作用,促进校内联合实验室、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将产业界的人才需求传递至高校,以打破产业界与高校的壁垒;高校层面:坚守主体和中心作用,建立“核心能力素质库”,培养可迁移能力以提升培养成效。
其他文献
以反刍家畜而言,当生产性能提高,小肠氨基酸转运、吸收和利用及微生物蛋白产量受到限制时,会导致氨基酸需要量增加,表现出某些氨基酸的限制性作用。日粮配比造成氨基酸组成的变化,直接影响氨基酸的限制性顺序,根据限制程度的不同,依次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玉米-豆粕型为主体的日粮,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基本上为蛋氨酸(Met),而瘤胃微生物的存在导致进入小肠氨基酸的不确定性,瘤胃细菌氨基酸代谢过程主要
水库消落带具有丰富的生态效益,是减少污染物、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和维持水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缓冲区域。然而,由于库水的反复浸没,消落带又是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地带。在水库水位周期性波动和降雨侵蚀作用下,消落带土壤流失和有机碳、氮流失十分严重。消落带土壤流失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水库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影响到水库的运行和寿命,而有机碳、氮流失则影响着水体环境和大气的温室效应。瀑布沟库区位于四川省大渡河
根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器官,根毛作为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水分、养分的吸收具有关键的作用。根毛由根尖表皮细胞特化形成,拟南芥根尖表皮细胞的发育作为一个简单的模型被广泛地运用于植物根毛分化和发育的研究。已有研究表明,拟南芥根表皮细胞分化遵循位置决定模式,即位于两个相邻皮层细胞间隙上方的表皮细胞发育成为根毛细胞(H细胞),而位于一个皮层细胞上方的表皮细胞发育成为非根毛细胞(N细胞);这种位置决定
现代高产母猪泌乳期需要大量营养物质保障仔猪的哺乳需求。然而,泌乳期采食量不足通常引起母猪体储动员增加,导致体重损失严重。泌乳期失重过大导致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Weaning to estrus interval,WEI)延长、卵泡发育受阻,降低卵母细胞质量和排卵率,对繁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缩短母猪繁殖寿命。泌乳期失重可能通过改变代谢状态影响母猪卵泡发育,但失重对母猪生理代谢影响的机制尚不完善。此外
早期断奶仔猪由于自身免疫和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且受到营养、生理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应激,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进而引起肠道屏障损伤。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药物性添加剂来缓解断奶导致的仔猪腹泻和肠道屏障损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当前限抗、禁抗的背景下,如何确保仔猪肠道健康是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褐藻酸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AOS)是一种由β-D-甘露
第一部分壬二酸的抗急性白血病效应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仍是化疗,化疗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使部分患者不耐受,且多次化疗后出现的耐药伴随着患者的不良预后。壬二酸为九碳直链饱和酸,分子量较小,已有研究证实其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明显抑制效应,但其对AML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开发更加高效、低毒的小分子药物,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提
优化乡村发展布局是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目标是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四川丘陵区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长江上中游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生产用地数量质量下降、生活用地无序混乱、生态用地破坏消失等问题突出,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空间冲突失衡日益加剧,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格局面临严峻挑战。因此,识
多铁性和低维阻挫系统是当前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研究领域的两个前沿热点。在多铁性材料中,多种序参量共存并相互耦合可使体系展现出丰富的磁电和磁弹效应;另一方面,由于晶体结构的低维性和磁阻挫效应,多铁性材料也可能具有简并的基态和新奇的量子激发态。因此,同时具有低维和阻挫特征的多铁性材料作为一类特殊的系统,已逐渐成为了研究多铁性与量子磁性相互关联的理想载体。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准一维螺旋自旋链结构的钒氧化物R
学位
高中生的个人意识觉醒,思维走向成熟,是建立完善三观的关键阶段,想要承担更多责任但却没有对应的能力,具备独立的思考和想法却稍显幼稚,正步入青春叛逆期的他们和家长、教师产生很多分歧与矛盾。家校共育是近年来教育事业中非常重大的突破方向,家庭和学校建立信息交互、活动协同、相互监督的协同教育机制,旨在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三观和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