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与以往的英语教学大纲相比更具有人文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灵活性,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体现了不同的语言观和学习观,更加注重语言的运用性和学习活动的合作性。在编排体制上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话题为线索,功能、结构为支撑。另外,增加了许多文化性的内容,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新标准下,学生逐渐成为教学的中心,但是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教师的作用。恰恰相反,教师扮演的角色比以前更多,所承担的责任比以前更重。新课程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还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知道如何教,更要知道指导学生如何学。所以,新课程所带来的并不只是教材的变化,更要求教师从观念到行为都要发生变化。由于历史的和经济的原因,农村英语教育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但是因为覆盖面广,农村教育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又起着决定性作用。而要提高农村英语教育水平,教师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对185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象分别来自江苏江都、河北宽城和四川茂县。三地经济水平各异,自然环境也不相同。其目的是:1、了解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素质状况,尤其是与新课程标准相比所呈现的素质;2、了解不同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下教师素质有否不同;3、针对教师素质现状,寻求提高教师素质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对168份有效问卷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都有了较大变化。过分重视语法知识传授和词汇讲解的倾向得到了扭转,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逐渐成为教学的中心目标。2、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了较大改善。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但与新课程标准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对个体的关注偏少,课堂参与率低;任务型教学没有被广泛使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没有适当整合,尤其是在西部及贫困地区。3、教师的研究能力普遍偏低,终身学习意识淡薄。相比较,东部发达地区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学习意识比较强。西部及落后地区教师的研究动力严重不足。与此相对应,教师开发英语课程资源的能力也极为有限。西部及落后地区普遍存在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4、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很好地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仍然侧重语言知识,口语和听力常被排除在外。发达地区教师在评价形式和手段上更加丰富,但巨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频繁的考试,也使得部分教师的评价观念存在偏差。5、教师们对现行教材存在较大的看法。认为主要问题是话题距离农村生活较远,任务的数量和难度都远远超过了学生的水平。但是教师对教材的调整又缺乏科学的指导。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作者认为要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素质,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依赖教师自身的努力,同时还需教育体制的建立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