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是先秦时期兼具思想性与文学性的道家典籍,庄子的道论思想是庄子哲学的核心内容。在《齐物论》中,庄子提出了“道枢”一词对齐物之论进行概括,“环枢”思想是庄子道论思想的重要部分,“道枢”与“环枢”思想的也是庄子生命哲学的内在理路。本文共分为三大章,第一章为本文的主要部分,在阐明“道枢”的古今释义的基础上,从分析文本着手论述,本文认为庄子从“吾丧我”立论,讨论了精神方面情态的对峙,个人与自然外物的对峙,人言与是非的对峙,名相与自然事物的对峙,而庄子认为知“道”途径就是消除此前的种种彼此对立,此即是“道枢”的意义所在。最后,本文从庄子的“气”论与“物化”的角度分析,认为“环中”是“虚而不化”的精神境界。第二章讨论了庄子思想中外在的知识与内在的大道真知以及在“道枢”视域下的真人形象,真人能做到“内不化”,从而复归自然本性,在不同的语境下,圣人能“治”,而神人能达到与道冥合、生化万物的境界。第三章主要讨论了如何达到环中之境,即庄子的执其“环中”的途径,包括以“虚”为主的心斋,以及“坐忘”与在社会中的道德修养理论,本章重点在对于《庄子》中梦境的解读,通过“梦”这一特殊的角度,将“忘我”、“坐忘”与之联系,认为《齐物论》中的物化之说不以“气”论为基础,是以“道枢”为基础立论的“物我两化”,消解二者主体性,达到“环中”之“虚”,彼是同一的精神境界。庄子以“环中”的内执外应思想范式为基础,阐述了德性修养与自我保存的关系以及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生存之道。对于《庄子》中“道枢”、“环中”的概念,自郭象以来,多以“虚”、“空”、“无”等解释为基本进路。而正如刘武所说,此语的重点并非指向了“环中”之“空”,而是对“枢”的把握,与“执两用中”的中道观相比,庄子之中道是在无两端之环“中”,在这种独特的中道观下,执“中”表达了多层内涵,包括效法气之“虚”的修养境界,也包括“道”、“德”、“性命”等等,“环中”之境也是“以应无穷”的生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