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彝文文献存在的历史悠久,记录了古代先民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的信息,其文献价值自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开始受到学界重视,先后有不少学者对此展开研究。较早的著名民族学家杨成志先生在云南调查民族情况期间,搜集了大量彝文文献,并将搜集到的文献进行分类。四十年代马学良先生深入云南彝区,调查彝族社会历史,搜集整理彝族典籍,并发表了很多彝族文献研究成果,为彝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为彝族典籍大部分是由毕摩通过代代相传留存下来的,所记录的也多是宗教祭祀类的内容,所以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颇多,而对其他类文献重视不够。在彝文典籍中,有一大批彝文档案文书、契约和账簿等重要文献史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彝文文献《万德土司府衙春节年货账簿》记载云南武定地区,在春节期间二十多个村子向土司府衙进贡年货的情况,部分残损,余文共765字,书写年代不详,现藏于清华大学图书馆。账簿内容主要记载各村子所进贡的年货,包括米、豆、麻、酒、鸡等物品,为我们了解以前当地人的饮食情况、农作物种植情况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了解土司制度以及土司与佃户的关系,文献价值重大。本论文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包括选题缘起和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题解、译注体例。第二部分,对账簿进行四行对译,并对其中的重要名词术语做注释,必要时从文化学角度作深入阐释,以揭示其隐含的文化内涵,这部分所占篇幅较大,分作两章,并将账簿影印刊布,以尽量带给读者直观的感受,最后将译文附在章末。第三部分,在对账簿翻译的基础上,对账簿进行考察与分析,此部分分为两节来论述,第一节介绍文本的源流、特点及价值;第二节研究账簿内容,分析论证导致各村向土司进贡的年货品类和数量存在差异的原因,根据年货数量分析土司对佃民的剥削程度,并探究造成各村进贡农作物品类主要固定在四种范围内的历史原因。第四部分,结语。阐述结论并指出本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总之,本文对账簿作四行翻译,重点对账簿作考察与分析,以期为彝文账簿的研究提供文献资料。